• 十四科头 境照不二

    宝志 〔唐代〕

    禅师体离无明,烦恼从何处生?

    地狱天堂一相,湼槃生死空名。

    齐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

    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

    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

    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

    非法非律自制,翛然真入圆成。

    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

  • 十四科头 善恶不二

    宝志 〔唐代〕

    我自身心快乐,翛然无善无恶。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六尘本来空寂,凡夫妄生执著。

    湼槃生死太平,四海阿谁厚薄?

    无为大道自然,不用将心画度。

    故菩萨散诞灵通,所作常含妙觉。

    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

    了知诸法平等,翛然清虚快乐。

  • 十四科头 运用无碍

    宝志 〔唐代〕

    我今滔滔自在,不羡公王卿宰。

    四时犹若金刚,昔乐今常不改。

    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澎湃。

    不为八风所牵,亦无精进懈怠。

    任性浮沈若颠,散诞踪横自在。

    遮莫刀劒临头,我自安然不采。

  • 十四科头 色空不二

    宝志 〔唐代〕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六神。

    吾我说他止观,自意扰扰颠狂。

    不识圆通妙理,何时得会真常?

    自疾不能治疗,却教他人药方。

    外看将为是善。

    心内犹若豺狼。

    愚人畏其地狱,智者不异天堂。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若欲除却三毒,迢迢不离灾殃。

    智者知心是佛,愚人乐往西方。

  • 大乘赞十首 七

    宝志 〔唐代〕

    可笑众生蠢蠢,各执一般异见。

    但欲傍鏊求饼,不岇返本观面。

    面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百变。

    所须任意纵横,不假偏耽爱恋。

    无著即是解脱,有求又遭罗罥。

    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现。

    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

  • 大乘赞十首 五

    宝志 〔唐代〕

    大道不由行得,说行权为凡愚。

    得理返观于行,始知枉用功夫。

    未悟圆通大理,要须言行相扶。

    不得执他知解,回光返本全无。

    有谁解会此说,教君向己推求。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

    解脱逍遥自在,随方贱卖风流。

    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 大乘赞十首 一

    宝志 〔唐代〕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覩。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色声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宝,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湼槃法食常饱。

  • 十四科头 佛与众生不二

    宝志 〔唐代〕

    众生与佛无殊,大智不异于愚。

    何须向外求宝,身田自有明珠。

    正道邪道不二,了知凡圣同途。

    迷悟本无差别,湼槃生死一如。

    究竟攀缘空寂,惟求意想清虚。

    无有一法可得,翛然自入无余。

  • 预言 三

    宝志 〔唐代〕

    秃人今日已定,不须卜于长安。

    天坐住汝男津,百官大会千斤肫。

  • 十二时颂 一

    宝志 〔唐代〕

    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

    若捉物,入迷津,但有纤豪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