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 14条名句  ►447篇诗文

韩愈的诗文
  • 游祝融峰

    韩愈韩愈 〔唐代〕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回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嘉靖《衡山府志》卷二。

    陶敏先生录示此诗,幷云:「此诗风格不类韩诗,疑伪,姑录以存疑。

    」)。

  • 题西白涧

    韩愈韩愈 〔唐代〕

    太行之下清且浅,一水盘桓纡山转。

    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

    波中白日隐出明,风翻不动浮云轻。

    翠峦玉女下双鹤,笑倚秋练开新晴。

    又疑武陵溪上原,桃花溪尽空潺湲。

    幽泉间复逗嵒侧,喷珠潄玉相交喧。

    群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弗劳力。

    鸣禽回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

    杖藜因贪仰面看,碍石牵萝错移屐。

    路穷屈曲疑欲回,迤逦屏开一重碧。

    残樽遇坐酒即倾,旋摘山菓都无名。

    题诗且欲尽佳句,能歌翻咏仙难成。

    天门幽深十里西,无奈落日催人归。

    谁能可属天宫事,为我乞取须臾期。

    上天无梯日不顾,牢落归来坛未暮。

    闭门下马一衾寒,梦想魂驰在何处。

    (见《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八《太行山部》、乾隆廿四年刊萧应植纂《济源县志》卷十六)。

  •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韩愈韩愈 〔唐代〕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一作「英华」),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或作「圣」)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翔于郎署,𬸣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暍(或作「旸」)以醒,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或作「籍」)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祛蔽于目,释负于躬。

    方乎(或作「平」)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秔稻盈畴。

    人得其所(或作「饶」),乃恬乃讴(或作「谣」)。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竢,奄忽(方作「勿随」)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同前书卷三一)(按:王公为王仲舒。

    碑文末云:「既以公之德刻而藏之墓矣,子初又请诗以揭之。

    」称诗而不称铭,故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