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陜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陜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集》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 
    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春去惜余景,偶来郊外观。 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 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 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 萧踈禅智寺,坏址不甚完。 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 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 供帐具朝膳,僚采成清欢。 小杜诗板暗,乐石曾未刊。 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 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 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 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 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 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 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 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 
- 
    醉白堂戆老新成池上堂,因忆乐天池上篇。 乐天先识勇退早,凛凛万世清风传。 古人中求尚难拟,自顾愚者孰可肩。 但举当时池上物,媿今之有殊未全。 池东无廪贮余粟,池西无亭挥五弦。 中无高桥跨三岛,下压鼇背浮清涟。 其间合奏散序者,童妓百指皆婵娟。 平无三石展湘簟,静无双鹤翘丁仙。 雅无吴郡青版舫,游泛安便牢且坚。 吾今谋退亦易足,池南大屋藏群编。 一车岂若万籍富,子孙得以精覃研。 夹堂修竹抱幽翠,森森拥槛竿逾千。 池中所出粗可爱,芡盘菱角红白莲。 芍药多名来江都,牡丹绝艳移洛川。 及时花发池左右,香苞烂染朝霞鲜。 戆老于此兴不浅,间会宾属陈芳筵。 妖妍姬侍目嘉卉,吚哑丝竹听流泉。 宜城酿法亦云美,诗酒仅可追前贤。 狂吟气健薄霄汉,豪饮体放忘貂蝉。 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 人生所适贵自适,斯适岂异白乐天。 未能得谢已知此,得谢吾乐知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