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志的诗文
3 / 5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十四科头 迷悟不二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
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
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
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
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忩忩。
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
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叿叿。
(以上皆见《景德传灯录》卷二九)。
-
十四科头 事理不二
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
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
智者无心口得,自然无争无喧。
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
佛与众生一种,众生即是世尊。
凡夫妄生分别,无中执有迷奔。
-
大乘赞十首 三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
安心取舍之闲,被他二境回换。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
诸法本空无著,境似浮云会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
-
十四科头 持犯不二
丈夫运用无碍,不为戒律所制。
持犯本自无生,愚人被他禁系。
智者造作皆空,互闻触途为滞。
大士肉眼圆通,二科天眼有翳。
空中妄执有无,不达色心无碍。
菩萨与俗同居,清净曾无染世。
愚人贪著湼槃,智者生死实际。
法性空无言说,缘起略无些子。
百岁无智小儿,小儿有智百岁。
(《宗镜录》卷八十引「大士」二句)。
-
十四科头 解缚不二
律师持律自缚,自缚亦能缚他。
外作威仪恬静,心内恰似洪波。
不驾生死船筏,如何度得爱河?
不解真宗正理,邪见言辞繁多。
有二比丘犯律,便却往问优波。
优波依律说罪,转增比丘网罗。
方丈室中居士,维摩便即来呵。
优波默然无对,净名说法无过。
而彼戒性如空,不在内外娑婆。
劝除生灭不肯,忽悟还同释迦。
-
预言 四
一斗谷夜饷,一疋绢二丈,丁车大牛西南上。
若不信吾语,看先乌东飞,雉北走,空虚匡上见猪狗。
□□□□□□□,日无光,月无影,星辰辽乱入(下缺)。
(以上皆见《沙州文录》,原题《宝公预言》,据上虞罗氏藏敦煌残卷。
)(按:宝志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三仅据《南史》、《隋书》收谶诗四则,漏收二则,即《洛阳伽蓝记》所载:「大竹箭,不需羽。
东箱屋,急手作。
」《南史》卷六三《王神念传》载其天临中谶:「太岁龙,将无理。
萧经霜,草应死。
余人散,十八子。
」本书前录诸诗偈谶言,是否出于唐前,无从确定。
如其《十二时》,《洛阳伽蓝记》称宝公「造《十二辰歌》」,但其真伪,今人颇有争论,多倾向于非六朝时之作。
〖详参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附录〗但前录诸作,即出依托,至迟亦应为五代以前的作品,故录收于此。
另《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刘宾客嘉话录》引「两角女子」谶一则,《全唐诗》卷八七五已收,不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