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白话诗 十七

    缺名 〔唐代〕

    世间日月明,皎皎照众生。

    贵者乘车马,贱者膊胆行。

    富者前身种,贫者悭贪生。

    贫富有殊别,业报自相迎。

    闻强造功德,吃着自身荣。

    智者天上去,愚者入深坑。

  • 五言白话诗 十六

    缺名 〔唐代〕

    狼多羊数少,莫畜恶儿子。

    年是无限年,你身甚急速。

    有意造罪根,无心念诸佛。

    你从何处来,脓血相和出。

    身如水上泡,暂时还却没。

    魂魄游空虚,盲人入暗窟。

    生死如江河,波浪𧉸啾唧。

    (「𧉸」,斯五六四一卷作「沸」)。

  • 五言白话诗

    缺名 〔唐代〕

    (原缺卷首。

    刘复云:「抄出者共四十六首。

    」现选录二十六首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云与刘复所见伯三二一一卷同一系统的敦煌遗书尚有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两卷。

    其中斯五四四一卷题作「王梵志立诗集卷中」,因知伯三二一一卷诸诗亦应为王梵志作。

    )。

  • 五言诗 四

    缺名 〔唐代〕

    一岁已百年,(「已」,伯三七二四卷作「与」。

    )中间不怕死。

    长命得八十,渐渐无意智。

    悉能造罪根,不解生惭愧。

    广贪长命财,身当短命死。

    兴生向前走,惟求多出利。

    析心即心枉,(「析心」,伯三七二四卷作「折本」。

    )惶惶烦恼起。

    钱逸即独富,(「逸」,伯三七二四卷作「𨓚」,张锡厚定作「兑」,蒋绍愚校作「遶」,逮「饶」。

    )吾贫长省事。

    奴富欺郎君,婢富远娘子。

    (「富远」,伯三七二四卷作「有陵〖凌〗」。

    )鸟饥缘食亡,人能为财死。

    (「能」,项楚校作「穷」。

    )钱是害人物,智者常远离。

    (张锡厚录此诗,下有「□□□□□,心恒更愿取」。

    项楚谓此首当析为三首。

    )。

  • 五言白话诗 九

    缺名 〔唐代〕

    自生还自死,煞活非关我。

    续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

    若不急抽却,眼看塞天破。

  • 五言白话诗 十三

    缺名 〔唐代〕

    秋长夜甚明,长夜照众生。

    死者归长路,生者𫏐时行。

    夜眠由鬼界,天晓即营生。

    两两相刼夺,分毫努眼净。

    贤愚不相识。

    壤壤信缘行。

  • 五言白话诗 二

    缺名 〔唐代〕

    人生一代间,贫富不觉老。

    王役逼駈駈,走多换行少。

    (「换行少」,斯五四四一卷作「缘行步」。

    )他家马上坐,我身步擎草。

    种得果报缘,不须自烦恼。

    受报人中生,(自「受报人中生」以下,张锡厚另作一首。

    )本为前身罪。

    今身不修福,痴愚脓血袋。

    病困卧着床,悭心由不改。

    (「由」,斯五四四一卷作「犹」。

    )临死命欲终,𢗞财不忏悔。

    身死妻后嫁,总将陪新壻。

  • 五言诗 十

    缺名 〔唐代〕

    𫏐得一代人,风光亦须觅。

    (张锡厚以止二句属另一首。

    )金玉不成宝,{戒廾=天}身实可惜。

    (「{戒廾=天}」,项楚校作「宍」,即「肉」字。

    )白发随年生,美貌别今夕。

    贫富光常空,(「光」,郭在贻校作「无」,即「无」。

    )恣意多着吃。

    活时恠不用,塞墓慎何益?

    (「慎」,戴密微校作「真」。

    )(以上《炖煌掇琐》三○引伯希和卷三四一八。

    诗中别体不明之处,暂未校正(王梵志诗及此无名氏诗所录今人校订意见,皆录自郭在贻《王梵志诗汇校》。

    ))。

  • 五言诗 六

    缺名 〔唐代〕

    当官自慵懒,不勤判文案。

    寻常打酒醉,(「打酒」,伯三七二四卷作「村酒」。

    )每日出逐伴。

    衙日唱稽逋,佐史寸脊烂。

    更兼受取钱,(「受」,伯三七二四卷作「爱」。

    )差科放却半。

    狂棒百姓死,(「狂」,伯三七二四卷作「枉」。

    )荒忙怕麦散。

    赋歛既不均,(「歛」,伯三七二四卷候「役」。

    )曹司即潦乱。

    啾唧被人言,御史秉正断。

    除名仍解官,告身夺入案。

    宅舍不许坐,(「宅舍」,伯三七二四卷作「官宅」。

    )钱财即分散。

    路人见心酸,傍看罪过汉。

    一则耻妻儿,二则羞同伴。

    无面还本乡,诸州且游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