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幷序) 五十六

    王梵志 〔唐代〕

    黄母化为鼈,祇为鼈为身。

    牛里(项校「哀」)化为虎,亦是虎为人。

    不忆当时[业](叶),宁知过去因。

    死生一变化,若个是师亲。

  • 八三

    王梵志 〔唐代〕

    布施生生富,(「富」,斯三三九三卷作「福」。

    )悭贪世世贫。

    若人苦悭惜,却却受辛懃。

    (「却却」,戴密微、项楚校作「劫劫」。

    )。

  • 回波乐 八十五

    王梵志 〔唐代〕

    父母怜(一作「烚」)男女,保爱(一作「受」)掌中珠。

    亦(张改作「一」)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张改作「河」)送,埋着棘嵩丘(一作「高坵」)。

    耶娘肠(一作「腹」)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一作「野」),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慕)边哭,却被鬼耶(一作「邪」)由。

  • 回波乐 十七

    王梵志 〔唐代〕

    危身不自在,犹如脆风坏。

    命尽骸归士,形移更受胎。

    犹如空尽月,凡数几千回。

  • 回波乐 八

    王梵志 〔唐代〕

    法性大海如如,风吹波浪沟渠。

    我今不生不灭,于中不觉愚夫。

    [憎](增)(从任、陈校)恶若为是恶,无始流浪三涂。

    迷人失路但坐,不见六道清虚。

  • 诗(幷序) 一一五

    王梵志 〔唐代〕

    慧心(一作「眼」)近空心,非关(一作「开」)髑髅孔。

    对面说不识,饶你母姓董。

    (见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六,出敦煌本《历代法宝记》)(按:《历代法宝记》谓无住禅师引王梵志此诗,《全唐诗续补遗》误收入无住名下,今移正。

    )。

  • 回波乐

    王梵志 〔唐代〕

    回波[尔](来)时[六](大)(均从任校)贼,不如持心断惑。

    纵使诵经千卷,眼里见经不识。

    不解佛法大意,徒劳排文数黑。

    头陀兰若精进,希望后世功德。

    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克。

    若悟生死之(任校作「如」)梦,一切求心皆息。

    (按:原卷此首前题「王梵志回波乐」六字,以下连抄。

    任谓此首及以下六皆属《回波乐》之作。

    )。

  • 诗(幷序) 一一○

    王梵志 〔唐代〕

    人受(张改「寿」)百岁不长命,中道仍有死伤人。

    唯能纵情造罪过,未能修善自[防](坊)身。

  • 诗(幷序) 九十六

    王梵志 〔唐代〕

    百姓被欺屈,三官须为申。

    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戴、项校「情」)新。

    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

    天子抱冤屈,他于(张改作「扬」)陌上尘。

  • 回波乐 八十二

    王梵志 〔唐代〕

    身(项校「闻」)强被(一作「避」)却罪,修福只心懃。

    专意涓涓念,时时报佛恩。

    得病不须卜,实莫浪求神。

    专心念三报(一作「宝」),莫乱自家身。

    十念得成就,化佛自迎君。

    若能自安置,抛(一作「块」)却带囚(一作「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