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璇公山池

    李颀李颀 〔唐代〕

    远公遯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

  • 念奴娇・天然皓质

    吴潜 〔元代〕

    天然皓质,想当年此种,来从太素。

    一点红尘都不染,罗列蟾宫玉女。

    色压薝林,香欺兰畹,肯向闻筝浦。

    灵龟千岁,有时游漾其处。

    应念社结庐山,翻嗤靖节,底事攒眉苦。

    纽叶为盘花当盏,有酒何妨频注。

    太液波边,昆明池上,岂必沾金雨。

    从教同辈,为他皦皦凝伫。

  • 宿四望山下望庐山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过湖见远岫,澹若横碧烟。

    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

    人世那有此,必疑是庐山。

    宿惊恍未定,欲问无暇言。

    落日泊四望,诸峰森在前。

    老夫急亲指,舟子答果然。

    平地起屏障,倚空开旗旜。

    潜抱秀润质,不露奇怪颜。

    乃知名山尊,未与凡岭班。

    严重王公体,雍容德人贤。

    何必出锋锐,要骇俗子观。

    坐令我生敬,瞻仰忘忧端。

    更待孤月出,开篷望晴峦。

  • 圆通行

    陈舜俞 〔宋代〕

    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祇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铁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雳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踏断庐山西。

  • 寄庐山真上人

    李端李端 〔唐代〕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猨声证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 题东林寺四首(之一)

    贯休贯休 〔唐代〕

    闲行闲坐思攀缘,多是东林古寺前。

    小瀑便高三百尺,短松多是一千年。

    卢楞伽画苔漫(同书卷二引「浸」)尽,殷仲堪碑雨滴穿。

    今欲更崇莲社去,不知谁是古诸贤。

    (见《古石庵丛书》本《庐山记》卷四。

    )。

  • 送荀道士归庐山

    李端李端 〔唐代〕

    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

    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孟郊孟郊 〔唐代〕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

    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

    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

  • 赠浔阳冯明府

    王贞白 〔唐代〕

    政约人知惧,讼庭荒草生。

    日高诸吏散,风到七弦清。

    诗味匡山色,卧谙湓浦声。

    柴桑已不远,何苦念前程。

  • 送刘四赴夏县

    李颀李颀 〔唐代〕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

    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

    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

    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

    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

    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

    朝持手板望飞鸟,暮诵楞伽对空室。

    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

    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

    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

    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征当在兹。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