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禅铭

    大义 〔唐代〕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

    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

    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

    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

    瞠却眼兮剔起眉,反复看渠渠是谁。

    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理深处藏。

    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

    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

    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

    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

    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

    直须著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

    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

    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沈沈寂寂杳无声。

    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

    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

    急下手兮高著眼,管取今生教了办。

    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作工夫。

    抖擞精神著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

    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

    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

    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得也未。

    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

    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

    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

    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缁门警训》卷二)。

  • 题仙都山二首 其一

    曾会 〔宋代〕

    时常展画图,今喜到仙都。

    尽得烟霞景,方知手笔粗。

    擎天成一柱,镇地出三吴。

    苔片封车辙,莲香泛鼎湖。

    占风来海国,迎日上云衢。

    似笋千寻直,如蓝四面铺。

    秀能通造化,高岂碍抟扶。

    雷雨生岩窦,星辰遶药炉。

    金华惭叱石,玉女望投壶。

    观古坛尤在,碑荒字半无。

    未曾迷阮肇,何倦醉麻姑。

    尘外标名异,空中立影孤。

    笑秦铭泰岳,嫌舜葬苍梧。

    夏月风长满,秋霜草不枯。

    步虚吟羽客,滴翠湿樵夫。

    独称瀛洲侣,吟看典郡符。

  • 再作

    刘摰 〔宋代〕

    何事劳心四愁望,侧身泰山日东向。

    君子九夷犹可居,已谋筑室金溪上。

    距江蓝舆才两舍,遶郭屏风列千嶂。

    门中翰墨傅风流,自为师友相赓唱。

    曹氏声名父子间,谢家文章弟兄行。

    古人至乐盖在斯,得意未肯博公相。

    顿挫万象归毫端,雕刻丹青尽名状。

    古风严重周庙鼎,小律软美楚人酿。

    居人恻恻盈锦囊,游子篇篇出惊浪。

    苦心颇恨语不工,故实仍嗟老多忘。

    惫休矍铄空据鞍,锐勇终输少年将。

    主盟定霸益勉旃,少陵勋名何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