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秦纪二首 其二

    孙嵩 〔宋代〕

    泰岳聊逃雨,湘山偶阻风。

    伐树仍封树,元无罪与功。

  • 送杨诚斋赴江东漕

    彭龟年 〔宋代〕

    爱公喜公去,爱国喜公住。

    公去不可留,一节江东路。

    停杯与公别,琐琐不足疏。

    金陵古都会,形势天所付。

    江淮有前蔽,荆楚无后顾。

    矫首对山河,亦足发外惧。

    钱唐六十年,帖帖泰山措。

    繁华视旧都,无复郇瑕虑。

    郇瑕仅忧贫,虽贫犹未斁。

    安得小范老,前席借一箸。

    重画汴洛谋,起此宴安痼。

    金粟互输送,甲兵更守戍。

    去来徜习惯,缓急乃暇豫。

    耳闻不如见,公见况超悟。

    愿公细平章,心期一言寤。

    从此日暮云,不外锦囊句。

  • 傅冲益寄淮口阻风及清淮道中诗二首又次涟水一首用其韵和寄 其三

    程俱 〔宋代〕

    故人尺素来天际,颇忆当年任守垒。

    平明一笑百事空,不作细书书纸尾。

    寄书五湖夸海岱,入眼沧溟无百里。

    军城崪屼枕青山,地脉遥从岱宗起。

    题诗要为写高阁,播飏意欲先糠粃。

    晚登南宫头已白,却驾朱轓临泗水。

    丹烧未辨令威鹤,神游先跨琴高鲤。

    可怜萧散竹林士,埋玉青山骨空委。

    人生一世偶相值,转首羲皇不停晷。

    西山妙迹欲仙去,爽气朝来尽如洗。

    遥知吊古一长喟,引送浇愁付浮蚁。

    有诗淮上可微吟,会有流鱼出倾耳。

  • 留题灵岩

    何约 〔宋代〕

    天下名蓝称四绝,灵岩雄与岱山连。

    古渊堂上凭栏处,似在楼岩太华边。

  • 送邵怀英赴召

    张栻张栻 〔宋代〕

    自君之西来,吾徒获三益。

    匪惟欣晤言,望见意已适。

    俯仰岁再更,交情共金石。

    翩然别我去,宁复得此客。

    诸公有推毂,诏下亟传驿。

    嘉言久填胸,往觐天咫尺。

    岂其湘水边,而可滞六翮。

    虽深惜别思,敢后天下责。

    嗟哉善利途,鸡鸣分舜跖。

    浮云起毫厘,乃有泰山隔。

    持身与谋国,兹义贯于一。

    君侯天资高,遇事无逼迫。

    所立凛不回,举手谢物役。

    保此方寸印,勿受一尘隙。

    廓然丽昭回,万象归指画。

    富贵岂君心,事业追往昔。

    赠言不能工,庶以永无斁。

  • 山行乡友遗五言

    卫宗武 〔宋代〕

    一雨如膏沐,秋山为我容。

    谁云乏神秀,遐想犹岱宗。

    绝无喜仅有,畴列兹群峰。

    缭绕若仙城,花但无芙蓉。

    幽香含桂菊,积翠浮杉松。

    生平嗜林谷,不厌来辙重。

    几蹑灵运屐,屡扶张骞筇。

    鹭朋与鸥侣,足为谈笑供。

    折简不可招,欠致人中龙。

    毫端具造化,物象工陶镕。

    吟思方渊渟,风挠鸣淙淙。

    佳章忽在前,撩动此兴浓。

    君胡倦一出,嘲咏乃不佣。

    且勤远致馈,与客叨飧饔。

  • 汉武

    刘隲 〔宋代〕

    高挹方诸荐水仓,醮坛时见烛神光。

    日边甲帐虽虚设,汾上楼船不可忘。

    盘槩碧霄甘露白,鼎迁幽壤瑞云黄。

    东巡岱岳探金策,倒指宁闻寿数长。

  • 题江国录先生石室

    陈尚文 〔宋代〕

    海宁邑屋千山环,幽人更爱山中山。

    山城已远人烟寒,江君石室深巑岏。

    闻君十载栖长安,焉能敛翼萦岩峦。

    卧龙要自南阳蟠,东山不为携红颜。

    迩来侧身天地间,不如一室中宽闲。

    探书禹穴万卷完,养成雾豹非一斑。

    素琴无弦心自弹,泰山高高水潺潺。

    山中閴兮谁往还,云无心兮抱幽关。

    青山白云足为侣,无心胡为恋君宇,冷君衣裳润君础。

    人间岁月易今古,傅说一去不可伫。

    苍梧何如出飞雨,不崇朝兮苏九土。

  • 闰八月十日同运使正仲大夫提刑若愚司封运判全玉朝奉游雨花亭

    黄履 〔宋代〕

    闰月稍丰暇,清晨适逢休。

    驱车偕群公,始为斯亭游。

    钟山来艮维,大江西北流。

    台成古到今,举目意已周。

    晋有尸黎密,尝栖岗之幽。

    君王怀高风,立刹旌往由。

    法云生梁朝,云气如蟠虬。

    七龄依宝亮,俊发钦徐刘。

    讲经此寺中,天花盈空浮。

    纷纷白雪飞,柳絮未可侔。

    近来有贤宰,亭于冈上头。

    吴侯因名之,潜德光千秋。

    昔人登泰山,芥视十二州。

    余亦叹群雄,一毛争九牛。

    岂知振大林,至有八龙留。

    因末为推本,秘思聊一抽。

    灯明天人师,说法历劫悠。

    欲放眉间光,洗足先双收。

    入无量义处,身心安如丘。

    陀罗与殊沙,普散千亿洲。

    云公于此时,讲已不可俦。

    况当幽岩中,松拂久唱酬。

    所以善哮吼,保志称为优。

    谁言此华来,天地相应求。

    帝释举手间,已入如来眸。

    醉书贻群公,为我商声讴。

  • 坐禅铭

    大义 〔唐代〕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

    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

    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

    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

    瞠却眼兮剔起眉,反复看渠渠是谁。

    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理深处藏。

    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

    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

    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

    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

    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

    直须著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

    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

    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沈沈寂寂杳无声。

    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

    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

    急下手兮高著眼,管取今生教了办。

    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作工夫。

    抖擞精神著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

    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

    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

    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得也未。

    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

    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

    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

    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缁门警训》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