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文
5510 / 5629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游石淙诗(幷序)
若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台玉阙,陟玄圃而无阶。
惟闻《山海》之经,空览《神仙》之记。
爰有石淙者,即平乐涧也。
尔其近接嵩领,俯届箕峰,瞻少室兮若莲,睇颍川兮如带。
既而蹑崎岖之山径,荫蒙密之藤萝,汹涌洪湍,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筵。
密叶舒帷,屏氛而荡燠;疏松引吹,清麦候以含凉。
就林薮而王心神,对烟霞具而涤尘累。
森沈丘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还浮竹箭。
[纫](网)薜荔而成帐,耸莲石而如楼。
洞口全开,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
无烦昆阆之游,自然形势之所。
当使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于幽栖,冀不孤于泉石。
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六○《嵩山部》○今按:此诗在《全唐诗》一般有诗序者,大都全录,此系遗漏。
现特补序,诗不重录。
又《图书集成》推崇卷,作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者,有宋之问、沈佺期、苏味道、李峤诸人。
)(据《金石萃编》卷六十三校改。
)。
-
牡丹
中国名花异国香,花开得地更芬芳。
才呈冶态当春昼,却歛妖姿向夕阳。
雨过阿娇慵粉黛,风□□□□□□。
□□□□□□□,□□□□□□□。
(见《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草木虫鱼类》卷三。
)。
-
省题诗二十一首 未明求衣
夙夜宁无准,忧勤事万机。
良宵犹未曙,深殿早求衣。
长乐钟才动,华胥梦已归。
丝纶传紫禁,黼黻进彤闱。
被处烛仍在,垂时星始稀。
岂(一作「恭」)惟汉文帝,因此致巍巍。
-
奉和元孚大德(亦依本韵)
华顶高峰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
当时惟有建公在,老宿如今一半无。
(见明陶宗仪《古刻丛钞》,与元孚诗同刻一石。
)(案诗原署「中散大夫行台州司马赐鱼袋王謩幷书」。
又刻后纪「唐大中九年岁次乙亥八月丁丑朔六日壬午重题,以纪他年之事」,共廿六字。
)。
-
失题
石榴枝上花千朵,荷叶杯中酒十分。
满院弟兄皆痛饮,就中大户不如君。
(见《玉照新志》。
)(〖1〗《玉照新志》〖宋王明清撰,《宝颜堂秘笈》本〗卷三:「王彦国献臣,招信人,居县之近郊。
建炎初,虏人将渡淮,献臣坐于所居小楼,望见一老士大夫彷徨阡陌间,携一小仆,负一匣,埋于空迥之所。
献臣默识之。
事定,往掘其地,宛然尚存。
启匣,乃白乐天手书诗一纸。
云〖诗不重录〗。
献臣后南渡,寓居余姚,尝出以示余,真奇物也。
闻后以归刘纲公举矣。
」〖2〗按此亦顾先生所见示,其事可信与否,未敢遽断,期海内方家有以论定之。
)。
-
题云居上寺(并序)
到此花宫里,观身火宅中。
有为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籁鸣寒谷,秋山响暮钟。
欲归林下路,新月上前峰。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1〗《金石萃编》王昶按:「云居上寺,未详处所。
据诗前称范阳县丞吉逾同跻攀于此云云,则寺当在范阳矣。
唐时范阳县属涿州,今捡《日下旧闻》引《名胜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东北隅,剙自唐时,有旧碑刻。
其后即云居寺,俱有石基浮图。
』疑即此云居上寺也。
谓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后也。
唐时旧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诸人之诗,《全唐诗》无一载者,因录之,以见唐人诗千余年来沦于草莽、为人所未见者,盖不胜纪云。
」〖2〗望按:诗题次行原有「范阳县丞吉逾」六字,诗序辛酉岁云云。
当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于此诗后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为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样,当是刻工题名。
果尔,则自辛酉赋诗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间已历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诗作于建中二年。
元和题名,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六五录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吕〖以下缺〗」幷云此题名虽书于轩辕伟诗首「同前」二字之下,应别标一题,「《萃编》合为一刻,误矣」。
〗)。
-
题灵泉寺
物外经行处,云峰断复连。
散花飞讲席,轻翠澹𬬻烟。
稽首求真偈,观空[息](悉)众缘。
有时闻法皷,应是会诸天。
(见《安阳县金石录》。
)(〖1〗按此诗与徐源、徐淮、程序诗刻于一石,诗下原题「高平徐泳字太和」七字。
又以上四诗皆正书,「皇唐八{叶世=云}大历六年岁次辛亥夏四月旬有五日」立在善应山。
〖2〗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卷四:案诗共刻一石音律最详雅,《全唐诗》未及采录,宜以此补之。
前题『皇唐八{叶世=云}』自高祖至代宗数之,删殇帝不书也。
叶避太宗讳,作{叶世=云},易中世字为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