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谶 五

    菩提达摩 〔唐代〕

    尊胜今藏古,(尊胜者,妙智也。

    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烦恼覆之,未现了,故言藏也。

    )无肱亦(《天圣广灯录》作「又」)有肱。

    (肱者,手也,可大师求法断臂也。

    )龙来方受(《天圣广灯录》作「授」)宝,(龙来者,初祖西来也。

    方受宝者,二传法。

    )捧物复(《天圣广灯录》作「奉物伏」)嫌名。

    (捧者,惠也。

    本名神光,复过达摩,嫌之,改名言为惠可。

    )。

  • 谶 七

    菩提达摩 〔唐代〕

    起自求无(《天圣广灯录》作「不」)碍,(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

    」故言求无碍)师傅我没绳。

    (师者,三通也。

    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路上逢僧礼,(路上者,道也。

    礼者,信也。

    四祖大师名道信)脚下六枝分。

    (脚下者,门下也。

    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 谶 一

    菩提达摩 〔唐代〕

    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者,来也。

    跨水者,过海也。

    称逢羊者,洛阳也。

    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来,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未岁人梁国)独自恓恓(《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栖栖」)暗渡江。

    (独自者,无伴侣也。

    恓恓者,苦恓也。

    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

    师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向北魏国也。

    )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者,京都也。

    可怜者,好。

    双象马者,志公传大士也。

    )两株懒桂(《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二株嫩桂」)久昌昌。

    (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

    嫩桂者,少也。

    则是少林寺也。

    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

  • 谶 八

    菩提达摩 〔唐代〕

    三四全无我,(三四者,七也。

    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隔水受心灯。

    (隔水者,五祖于蕲州蕲水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曾(《天圣广灯录》作「从嗔不起增」。

    不起者,忍字也)。

  • 谶 十五

    菩提达摩 〔唐代〕

    走戊与朝邻,(走戊者,越字,忠国师是越州人也。

    与朝邻者,为国师)鹅乌子出身。

    (鹅者,鹅州也,今越州是。

    乌者,鸣鹤县也,今诸暨县是,国师生此县也)二天虽有感,(二天者,肃宗、代宗二帝也。

    有感者,帝礼为师也)三化寂无尘。

    (三化寂无尘者,二帝与国师俱寂也)。

  • 谶 十三

    菩提达摩 〔唐代〕

    本是大虫勇,(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回(《天圣广灯录》作「翻」)成师子谈。

    (回者,传也。

    回小作大,印宗法师礼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

    马岭者,宗也。

    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同详三十三。

    (同详者,同学也。

    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 谶 十八

    菩提达摩 〔唐代〕

    寄公席[帽](脱)(从《天圣广灯录》改)权时脱,蚊子之虫惭小(《天圣广灯录》作「足去」)形。

    东海象归披右服(《天圣广灯录》作「石胀」),二处蒙恩总不轻。

  • 谶 十六

    菩提达摩 〔唐代〕

    说小何曾小(《天圣广灯录》作「说少何曾少」,希字是也)言流又不流。

    (迁字是也)草若除其首,(石头无草)三四继门修。

    (传法弟子人数,准其传法人数,应云十七继门修也。

    ○以上十七首,均见《祖堂集》卷二。

    《五灯会元》卷一录其一、其二、其四三首。

    《古尊宿语录》卷一引二首)。

  • 谶 二十一

    菩提达摩 〔唐代〕

    可怜明月独当天,四个龙儿各自迁。

    东西南北奔波去,日头平上照无边。

  • 谶 十四

    菩提达摩 〔唐代〕

    八(《天圣广灯录》作「九」)女出人伦,(八女者,安字也。

    出人伦者,为国师也。

    )八个绝婚姻。

    (个个者,安字。

    绝婚姻者,安徒难为绍继之)杇床(《天圣广灯录》作「将」)添六脚,(杇床者,老字也。

    六脚者,则天、中宗,腾腾坦然圆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堕和尚六住嵩山,是为六脚也)心祖众中尊。

    (心祖者,姓也。

    安和尚顿悟禅理为国师,故众中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