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九

    王梵志 〔唐代〕

    借物索不得,贷钱不肯还,

    频来论即斗。(「论即斗」,郭祖怡校作「即斗论」。)

  • 五三

    王梵志 〔唐代〕

    骂妻早是恶,打妇更无知。

    索强斯得客,可是丈夫儿。

  • 诗(幷序) 五十六

    王梵志 〔唐代〕

    黄母化为鼈,祇为鼈为身。

    牛里(项校「哀」)化为虎,亦是虎为人。

    不忆当时[业](叶),宁知过去因。

    死生一变化,若个是师亲。

  • 七五

    王梵志 〔唐代〕

    邪淫及妄语,知非惣勿作。

    但之依道行,(「之」,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卷作「知」。

    )万里无迷错。

  • 四五

    王梵志 〔唐代〕

    逢人须歛手,避道莫前荡。

    (一本作「汤」。

    )忽若相冲着,(「忽若」,斯三三九三卷作「忽然」。

    )他{弓|一/虫}(郑本作强。

    )必自伤。

  • 回波乐 八十五

    王梵志 〔唐代〕

    父母怜(一作「烚」)男女,保爱(一作「受」)掌中珠。

    亦(张改作「一」)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死朴哭真鬼,连夜不知休。

    天明奈何(张改作「河」)送,埋着棘嵩丘(一作「高坵」)。

    耶娘肠(一作「腹」)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一作「野」),不知春夏秋(冬)。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慕)边哭,却被鬼耶(一作「邪」)由。

  • 回波乐 八十三

    王梵志 〔唐代〕

    年(一作「牛」)老造新舍,鬼来拍手哭。

    身(一作「舍」)得𫏐时坐,死后他人(一作「将」)卖。

    千年换百主,各自想还(一作「将回」)改。

    前死后人坐,本主何须(项校「相」,即「厢」)在。

  • 回波乐 六十八

    王梵志 〔唐代〕

    我本野外夫,不能恒礼则。

    为性重任真,吃著随所得。

    既与万物齐,方(项校「于」)□(张锡厚拨补「中」字)守静默。

    一身逢太平,五内无六贼。

    (见斯四二七七卷,转录自《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年第二辑刊张锡厚《斯四二七七残卷考释》。

    )(按:斯四二七七卷,原无作者名。

    张锡厚初拟题为梵志体诗。

    后经与苏藏列一四五六卷重新缀合,确定此卷亦应为王梵志诗,今从其说收入。

    )。

  • 回波乐 三十三

    王梵志 〔唐代〕

    可笑世间人,为言恒不死。

    贪□(原作「懦」,抹去,旁改字漫漶,陈补「恡」字)不知休,相憎不解止。

    背地道他非,对面伊不是。

    埋著黄蒿中,犹成薄媚鬼。

  • 诗(幷序) 九十六

    王梵志 〔唐代〕

    百姓被欺屈,三官须为申。

    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戴、项校「情」)新。

    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

    天子抱冤屈,他于(张改作「扬」)陌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