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幷序) 十四

    王梵志 〔唐代〕

    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者稀。

    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

    痴皮裹脓血,顽骨强相随。

    两步行衣架,步步入阿鼻。

    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

    赤绳串著项,反缚棒脊(一作「背」)皮。

    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

  • 诗(幷序) 十三

    王梵志 〔唐代〕

    富者办棺木,贫穷席裹(一作「里」)角。

    相共唱奈河(周校作「何」),送着空冢各(项校作「阁」)。

    千休即万休,永别生平乐。

    志(张改作「智」)者入西方,愚人堕地狱。

    掇(一作「{扌鵽}」,黄、项校作「缀」)头入苦海,冥冥不省觉。

    擎头乡里行,事当逞靴袄。

    有钱但著用,莫作千年调。

  • 诗(幷序) 一

    王梵志 〔唐代〕

    遥看世间人,村坊安社邑。

    一家有死生,合村相就泣。

    张口哭他尸,不知身去急。

    本是长眠鬼,𫏐来地上立。

    欲似养儿毡,回干且就湿。

    前死深埋却,后死续即人。

  • 兀然无事(原卷缺题,不分篇段,现将分为十一首) 二

    王梵志 〔唐代〕

    兀然无一事,何曾有人唤。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畜一粒,逢饭便知{吗灬=廾}。

    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反。

  • 五言(八首) 四

    王梵志 〔唐代〕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

    满堂何所用?妻儿日夜忙。

    行坐闻人死,不解暂思量。

    贫儿二亩地,(自「贫儿二亩地」以下,张锡厚另作一首。

    此句《说郛》作「买得贫家地。

    」)干枯十树桑。

    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

    图谋未入手,祇是愿饥荒。

    结得百家怨,此身终受殃。

  • 七言

    王梵志 〔唐代〕

    生时不共作荣华,死后随车强叫唤。

    齐头送到墓门回,分你钱财各头散。

  • 一○二

    王梵志 〔唐代〕

    众生头兀兀,堂住无明窟。

    心里为欺谩,口中佯念佛。

  • 八九

    王梵志 〔唐代〕

    闻钟身须侧,卧转莫前眠。

    (「前」,伯三六五六卷作「缠」。

    )万一无常去,免至狱门边。

    (「边」,伯三六五六卷作「前」。

    )。

  • 八六

    王梵志 〔唐代〕

    六时长礼忏,日暮广烧香。

    十斋莫使阙,有力煞三场。

    (「三场」,伯三六五六卷作「三长」。

    )。

  • 八四

    王梵志 〔唐代〕

    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虵。

    若人不儜恶,必得上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