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

    秦观〔宋代〕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吕南公〔宋代〕

    公(一○四七~一○八六,生卒年据《全宋词》小传),字次儒,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神宗熙宁初,曾举进士不第,会以新经取士,遂罢举(《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以著书讲学为事。

    《宋史》言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剽掠补拆临摹之艺大行,南公度不能逐时好,遂罢举。

    《四库总目提要》已驳正其谬。

    哲宗元祐初,获曾肇等人推荐,未及授官而卒,年四十。

    其子吕郁收拾遗稿编成《灌园集》三十卷(符行中《灌园集》序),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吕南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灌园集》为底本。

    参校八千卷楼钞本(简称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及《永乐大典》残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方逢辰〔宋代〕

    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

    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

    在婺州开讲授徒。

    二年,起知瑞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

    五年,权兵部侍郎。

    七年,迁吏部侍郎。

    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

    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谢逸〔宋代〕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陈与义〔宋代〕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张方平〔宋代〕

    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

    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

    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

    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

    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

    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

    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

    赠司空,谥文定。

    有《乐全集》四十卷。

    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

    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陆佃〔宋代〕

    (一○四二~一一○二),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授蔡州推官。

    初置五路学,选为郓州教授。

    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

    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哲宗立,迁吏部侍郎,徙礼部。

    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徙知邓州。

    元祐七年(一○九二),知江宁府(《景定建康志》卷一三)。

    绍圣初知泰州,改海州,移蔡州。

    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

    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宋史·宰辅表》三)。

    崇宁元年,出知亳州(《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数月卒,年六十一。

    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

    有《陶山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并有《尔雅新义》、《埤雅》传世。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陆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三卷)为底本。

    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郭祥正〔宋代〕

    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

    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德化尉。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

    六年,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为桐城令。

    后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

    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

    五年,摄守漳州。

    七年,因事勒停。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

    四年,致仕。

    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

    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为“真太白后身”。

    有《青山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为底本。

    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

    《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

    另从道光本及《无为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一卷。

    史达祖〔宋代〕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