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刘涛〔金朝〕

    字普公,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一作南安(今福建南安西北)人(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

    昌言曾孙(同上书作昌言孙)。

    工诗及草书。

    苏轼尝跋其书,谓奇逸多才。

    徽宗召入禁中,以不称旨而退(《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二)。

    晚年读书灵泉院,自号灵泉山人。

    明弘治《八闽通志》卷六七有传。

    今录诗四首。

    段成己〔金朝〕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李俊民

    李俊民〔金朝〕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赵鼎〔金朝〕

    (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府士曹参军。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勋员外郎,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金兵逼长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四、二六、二九)。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

    四年,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

    都督川、陕诸军事(同上书卷六八、七五、七九)。

    同年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五年,晋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幷相。

    监修神宗、哲宗实录,书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之。

    六年,出知绍兴。

    七年,召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八年,为秦桧所挤,再知绍兴。

    九年,徙知泉州。

    屡谪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居住。

    十四年,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不食而卒,年六十三。

    孝宗即位,追谥忠简。

    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居士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忠正德文集》十卷。

    事见《宋元学案》卷四四,《宋史》卷三六○有传。

     赵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正德文集》为底本,校以清道光会稽吴杰跋刊本(简称道光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赵文昌〔金朝〕

    昌,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以比部员外郎知宜兴县(清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五)。

    今录诗四首。

    段克己〔金朝〕

    暂无简介

    杨奂〔金朝〕

    杨奂,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王中立〔金朝〕

    立,字汤臣,自号足庵,岢岚(今属山西)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诏充西太乙养素斋高士。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主领营建委羽洞天大有宫,四年落成,迁宗阳常净高士。

    七年,再领西太乙。

    晚年易名云鹤,自号拟栩道人。

    事见《阆风集》卷一一《新建委羽洞天大有宫记》、《续夷坚志》卷一。

    今录诗七首。

    蔡圭〔金朝〕

    蔡珪,字正甫,蔡松年子,真定人。中进士第,不求调,久乃除澄州军事判官,迁三河主簿。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在职八年,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珪号为辨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