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亭〔清代〕

    郭小亭,清代文人,《济公全传》作者,本名郭广瑞,字小亭(一说“筱亭”),清潞河(今北京通县)人,别号燕南居士,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王筠〔清代〕

    王筠(1784-1854年),字贯山,号箓友,山东安丘县(今山东省安丘市)人,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寿州知州王驭超之子。

    道光元年(1821),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1844年),授山西省乡宁知县,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篆文字。年纪稍长,即博览群书,研读经史。一生中,尤其喜爱研究说文之学。精心研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研究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即使任职事务繁忙,也“暇则抱一编不去手”,未尝一日废学。

    咸丰四年(1854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李汝珍〔清代〕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张潮〔清代〕

    张潮(1650年—约1709年),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清代文学家、小说家、批评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者。

    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从书》、《昭代从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李伯元〔清代〕

    李伯元(1867-1906),字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同治六年生,光绪三十二年去世,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极为少见。著有《官场现形记》等书。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黄宗羲

    黄宗羲〔清代〕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吴绮〔清代〕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张之洞

    张之洞〔清代〕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州兴义”。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