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宋代〕

    (一○四二~一一○二),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授蔡州推官。

    初置五路学,选为郓州教授。

    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

    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哲宗立,迁吏部侍郎,徙礼部。

    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徙知邓州。

    元祐七年(一○九二),知江宁府(《景定建康志》卷一三)。

    绍圣初知泰州,改海州,移蔡州。

    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

    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宋史·宰辅表》三)。

    崇宁元年,出知亳州(《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数月卒,年六十一。

    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

    有《陶山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并有《尔雅新义》、《埤雅》传世。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陆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三卷)为底本。

    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刘子翚

    刘子翚〔宋代〕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释师范〔宋代〕

    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鉴,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

    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

    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

    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

    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

    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岩瑞。

    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

    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

    三年复还灵隠。

    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

    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

    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岩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为首座。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

    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

    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

    淳祐九年卒。

    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

    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赞等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岳飞

    岳飞〔宋代〕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冯时行〔宋代〕

    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棱县。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

    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

    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

    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

    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

    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为《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为诗。

    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为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卷四。

    卢祖皋〔宋代〕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张嵲〔宋代〕

    (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七年,迁校书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

    八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

    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

    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

    起知衢州。

    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

    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为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

    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李𫘦〔宋代〕

    唐安(今四川崇庆县东南)人。

    神宗元丰初,知汉州绵竹县(《浄德集》卷二五《著作佐郎李府君墓志铭》)。

    四年(一○八一),通判达州(《鸡肋集》卷六五《晁夫人墓志铭》)。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通判秦州(《金石萃编》卷一四三)。

    今录诗九首。

    胡铨〔宋代〕

    (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

    绍兴五年(一二三五),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以上书斥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孙近,除名编管昭州。

    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阳军。

    二十五年桧卒,移衡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

    历国史院编修官、宗正少卿。

    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淅西淮东海道。

    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

    七年(一一七一)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

    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召归经筵,引疾力辞。

    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

    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本集宋杨万里序作《澹庵文集》七十卷),已佚。

    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胡铨诗,以清光绪刊《庐陵诗存》所收为最多。

    今以《庐陵诗存》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庵文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一卷;残本《永乐大典》所收诗,编为卷二;此外散见有关典籍之诗,编为第三卷。

    王应麟

    王应麟〔宋代〕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