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18 / 975页 - 朝代
王阮〔宋代〕
(?~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
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县(本集《和渊明归去来辞》序)。
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改知抚州。
宁宗庆元初韩侂胄当政,闻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诱以美官,王对毕即出关,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归隠庐山。
嘉定元年卒。
有《义丰文集》一卷。
《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传。
王阮诗,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李之仪〔宋代〕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刘敞〔宋代〕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王之道〔宋代〕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白玉蟾〔宋代〕
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
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
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
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
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
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
晁公溯〔宋代〕
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
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
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
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
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弥逊〔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