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14 / 975页 - 朝代
曾公亮〔宋代〕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韩元吉〔宋代〕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张祁〔宋代〕
字晋彦,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邵弟,孝祥父。
以兄使金恩补官。
祁负气尚义,为秦桧罗织下狱,桧死获免。
累迁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谍知金人谋,屡闻于朝。
言者以张皇生事论罢之,明年敌果大至。
后卜居芜湖,筑堂曰归去来,自号总得翁。
有文集,已佚。
《宋元学案》卷四一、清嘉庆《芜湖县志》卷一五有传。
今录诗十五首。
陈亮〔宋代〕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王镃〔宋代〕
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
宋末官金溪尉。
宋亡,遁迹为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颜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
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为《月洞吟》一卷。
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为《月洞诗集》二卷。
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赵汝𬭼〔宋代〕
?(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太宗八世孙。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
历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历《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
移广南东路转运使。
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
六年卒,年七十五。
有《野谷集》。
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廌〔宋代〕
(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
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
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
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刘才邵〔宋代〕
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
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
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
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
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
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
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
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
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
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
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
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寇准〔宋代〕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