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葵

    赵葵〔宋代〕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咸淳二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赵葵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他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赵葵工诗善画,尤善画墨梅。著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等,并有《杜甫诗意图》传世。

    陈文蔚〔宋代〕

    蔚(一一五四~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一五《癸未老人生日》“翁余九十儿七十”推定),字才卿,学者称克斋先生,上饶(今属江西)人。

    曾举进士不第。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始从朱熹学。

    后聚徒讲学,与徐昭然等创为豫章学派。

    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以上所著《尚书解注》,授迪功郎。

    卒年九十四(《宋人传记索引》作卒年八十六,未知何据)。

    有《克斋集》十七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明刻本附张时雨《陈克斋先生记述》,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六九有传。

     陈文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明张时雨崇祯十七年刻本(简称张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侃〔宋代〕

    字直夫,号拙轩,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徙家扬州,高宗绍兴末渡江居湖州(今属浙江)。

    岩子。

    据集中诗文,知其于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监常州奔牛酒税,调上虞丞。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知句容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

    有《拙轩集》、《拙轩初稿》,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拙轩集》六卷,其中诗四卷。

     张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

    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炎〔宋代〕

    (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

    历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

    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

    淳熙十年(一一八三),为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

    宁宗庆元初,召为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著作佐郎。

    五年,为军器少监。

    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

    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

    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

    有《双溪文集》等。

    《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为整饬。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陈允平〔宋代〕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张元干

    张元干〔宋代〕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释智愚〔宋代〕

    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

    十六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

    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浄慈中庵皎和尚。

    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

    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

    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

    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

    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

    又访北禅礼和尚。

    回浙到浄慈,见净和尚。

    由灵隠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兴府兴圣寺。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报恩光孝寺。

    又移庆元府显孝寺。

    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

    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

    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据《语录》,《行状》作六年),在灵隠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

    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岩慧照寺。

    五年,受诏住临安府浄慈报恩光孝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据《语录》,《行状》作三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

    五年卒,年八十五。

    为运庵禅师法嗣。

    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法云撰《行状》。

     释智愚诗,以辑自《语录》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五卷。

    辑自他书的诗附于卷末。

    舒亶

    舒亶〔宋代〕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郊庙朝会歌辞〔宋代〕

    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

    宋朝建立伊始,于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即上言:“三五之兴,礼乐不相沿袭。

    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

    ”从之,因诏俨专其事。

    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

    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安》,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豆入为《丰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农用《静安》。

    此后乐章名称迭有增加和变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扩展为“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

    歌辞一般则由皇帝亲撰或分命大臣与两制儒馆之士撰述。

     郊庙朝会歌辞,前八卷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宋史》为底本,酌校《宋会要辑稿》(简称会要)等。

    编排规格,则酌参考《全唐诗·郊庙歌辞》予以调整。

    《宋会要辑稿》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九卷。

    洪适〔宋代〕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