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朱熹 〔宋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 送芋栗汤升伯教授 其二

    葛绍体 〔宋代〕

    紫芋霜天到客居,秋风应倩野人锄。

    竹炉细拨轻红火,煖衬寒窗夜读书。

  • 放鹤亭记

    苏轼苏轼 〔宋代〕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 赠灵谷山人

    黄裳黄裳 〔宋代〕

    无缘一步如秦湘,有缘千里如门墙。

    山人安得不相访,囗如昔也同行藏。

    自从别后乐何处,灵谷山中养冲素。

    懒与尘凡争是非,拂袖俄趋长乐府。

    十洞真人怀宿契,阴使来陈掌中示。

    不著乎书惟口传,千古茫然索根蔕。

    或乱枝条无计寻,大还只欠铅中金。

    玉简朱书落吾耳,安用冥搜遶天地。

    紫玄忽见老翁笑,家住昆仑何杳杳。

    神炉已寘龙山椒,蓬壶可听东溟潮。

    温泉名界甘复泚,一毂符行坎宫沸。

    七十二候承天时,三五一法明天机。

    晤言再卜春为期,冲和有道当依归。

    山水多夸武林好,更有龙椒惬幽抱。

    桃源惟在山腰间,越出寸碧窥吴峦。

    雷驱猛雨玉龙过,月明人上朝元坛。

    五符金鼎任还返,须知造化由阴丹。

    愿屈冲和讲幽秘,莫独云山孕铅水。

    紫府宾,丹台身。

    去来在我若为情,谷风时送步虚声。

    山花径,水月沼。

    乐因谈到长生妙,偶坐俄行无事了。

    或将得一问因缘,江天为指归舟到。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苏轼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 不欺室三字参政张公书也笔力劲健如端人正士俨然人望而敬之因成古诗八韵

    王十朋 〔宋代〕

    云山老人国大老,历代遗编饫探讨。

    余事游神翰墨间,乘兴濡毫快挥扫。

    严霜烈日如鲁公,抉石奔泉陋徐浩。

    国朝君谟书第一,大字劣于行与草。

    云山心画无不长,笔力纵时书更好。

    我来求字盖求人,不为有官缘有道。

    紫岩之铭云山笔,不欺室中双至宝。

    玉箫峰下梅花溪,愿学云山归去早。

  • 寒食舆病至城西再续去年之咏

    项安世 〔宋代〕

    冉冉飞来红杏雨,又到去年花落处。

    花今落惯已如常,莫怪春归春不语。

    却思天女染春时,弄粉调朱傅绿枝。

    只见插花人似锦,谁知当日手如龟。

  • 邓肃邓肃 〔宋代〕

    不顾冬残自在妍,笑将疏影弄婵娟。

    小轩不用垂帘幕,我醉花香自得仙。

  • 十月九日醉中二首 其二

    陈著陈著 〔宋代〕

    人生欲满十分难,得七分安便是安。

    鸟信天公终不死,□于云路本来宽。

    须知老眼今如古,肯徇时情暖换寒。

    说与儿曹能解意,相看一笑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