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南雁荡

    吴璋 〔唐代〕

    碧桃花暖洞门开,遥向春山举一杯。

    洒墨几人镌月牖,乘风两度到蓬莱。

    绿阴窗户长疑雨,白石林泉半杂苔。

    王事贤劳闲未得,趣归猿鹤莫相猜。

    (见周喟《南雁荡山志》卷七引陈玭《嘉靖南雁山志》、郑思恭《崇祯南雁山志》)(按:吴璋逸诗及小传,皆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

  • 王氏殇女墓铭

    王□ 〔唐代〕

    王氏殇女其名容,名由仪范三德充,诵诗阅史慕古风,卑盈乐善正养蒙。

    是宜百祥期无穷,奈何美疓{下为尔}剿其躬。

    芳年奄谢午咸通,季夏二十三遘凶,翌月十八即幽宫,寿逾及笄三而终。

    晋阳之胄冠诸宗,厥考长仁命不融,外族清河武城东,中外辉焯为世雄。

    今已矣夫石窌封,仲父刻铭藏户中,以纾临穴㛐悲恫。

    古往今来万化同,高高谁为问圆穹?姑安是兮龟筮从,竢吉良兮从乃公。

    (见饶宗颐编《唐宋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按:此方墓志无序,铭文通篇为七言韵文,与诗无异。

    在唐志中颇罕见,故录出之。

    作者为死者王容之仲父,「午咸通」即咸通三年壬午岁。

    )。

  • 三个不归颂

    自在 〔唐代〕

    (按:《全唐诗续补遗》据《鉴诫录》卷十《高僧谕》条,录伏牛上人《三伤颂》三首,拟传云「王蜀时高僧」。

    今检《宋高僧传》卷十一《唐洛京伏牛山自在传》云:「所著《三伤歌》,辞理俱美,警发迷蒙,有益于代。

    」后接述王蜀干德间人引此歌事。

    《三伤歌》即《三伤颂》,可知三诗皆元和间自在作,王蜀时另无伏牛上人其人。

    )。

  • 示门人颂

    红螺山和尚 〔唐代〕

    红螺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

    共语问醻都不会,可怜祇解那斯祁。

    (见《五灯会元》卷三)。

  • 晚眺

    鲍君徽 〔唐代〕

    远树拥川断,晴云抱日流。

    (均见《吟窗杂录》卷三十《古今才妇》)。

  • 酬李端山中见期不至(题拟)

    张芬 〔唐代〕

    君家旧林壑,寄在乱峰西。

    近日春云满,相思路亦迷。

    闻钟投野寺,待月过前溪。

    怅望成幽梦,依依识故蹊。

    (见江标影宋书棚本《唐诗五十家小集·李端诗集》卷二)(按:《全唐诗》卷二八五收此诗于李端名下,题作《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

    检影宋书棚本,此诗附于李端《山中期张芬不至》后,题作《酬前》,署「大理评事张芬」。

    此为张芬诗附收于李集,作李诗误。

    另参本书卷十一苗发诗附考。

    )。

  •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云门寺小溪茶宴怀院中诸公

    浙东众诗人 〔唐代〕

    (严维谢良弼〖谢良辅之昆仲,曾任中书舍人。

    据顾况《礼部员外郎陶氏集序》〗裴晃〖不详〗吕渭郑槩陈允初庾骙〖不详〗贾肃〖不详〗)喜从林下会,还忆府中贤。

    (严维)石门云路里,花宫玉笥前。

    (谢良弼)日移侵岸竹,溪引出山泉。

    (裴晃)猨饮无人处,琴听浅溜边。

    (吕渭)黄粱谁共饭,香茗忆同煎。

    (郑槩)暂与真僧对,遥知静者便。

    (允初)清言皆亹亹,佳句又翩翩。

    (庾骙)竟日怀君子,沉吟对暮天。

    (贾肃)。

  • 与郑辕薛晏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蒙泉

    崔全素 〔唐代〕

    溪转闻鸣泉,林疎渲苍藓。

    䔩洁来潺湲,凝光散清浅。

    未知适所从,空山漫流衍。

  • 述怀

    史昂 〔唐代〕

    昔在{亠/乐,木=水}(疑应作「滦」)河外,征马倦风尘。

    今来洛阳道,人事复艰辛。

    有策怀明主,无媒托近臣。

    君门不可见,归去渌山春。

  • 寓汨罗芭蕉寺

    陆善经 〔唐代〕

    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

    幽人一派泉石心,倚溪著此数椽屋。

    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

    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

    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

    清净耳聆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

    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

    (同治《平江县志》卷五四。

    此首为陶敏先生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