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别

    王之涣王之涣 〔唐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马诗

    李贺李贺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唐代〕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 塞下曲

    戎昱 〔唐代〕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 送孟东野序

    韩愈韩愈 〔唐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 闺情(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

    高适高适 〔唐代〕

    自从沦落到天涯,一片真心恋着□。

    (缺字,检原卷似应为「查」字。

    )顦顇不缘思旧国,行渧(啼)只是为寃家。

    (〖1〗右两首,同写在一卷上。

    第一首标题作「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疑是后人依托或拟作,细玩修辞与用意,也不像高适的作品,因为是使用高适的故事,故附于此。

    《闺情》原卷不题撰人,「顦顇不缘思旧国」,也一定不是高适的话,盖与前一首同为一个沦落在敦煌的文人所作,因此,也连类附及。

    「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的闺情以后,还有四首闺情,好像是妓女的歌辞。

    也不著撰人,不知是否佚诗,姑附于后:)。

  • 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赵嘏赵嘏 〔唐代〕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 题乌江亭

    杜牧杜牧 〔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权德舆权德舆 〔唐代〕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李白李白 〔唐代〕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