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第一峰泉二首

    湛若水 〔明代〕

    双泉驾群峰,大科乃泉窦。

    科比泉高卑,已过十八九。

    碧云与紫姑,无乃科麓乎。

    是为第一峰,斯名岂云诬。

    大科樵中尊,双泉在科南。

    泉比科上下,已过十二三。

    宝鸭与双鱼,无乃流之馀。

    是为第一泉,斯名讵云虚。

  • 题画马四首

    释妙声 〔明代〕

    真龙矫矫空大群,奚官牵来气若云。

    黄金骨法颇清俊,画者似是曹将军。

    驽骀高骧饱刍粟,白驹辕下伤局促。

    方今相者多举肥,莫画权奇须画肉。

    画师胸中有全马,三马斯须生笔下。

    中有一匹玉花骢,似是西来大宛者。

    不群不食意气豪,羞与二马同凡槽。

    使我见画三太息,于今谁是九方皋。

    皎皎白马白于练,首如渴乌目如电。

    天闲麒麟人不见,画师为我开生面。

    圉人牵浴定昆池,落花满地骄不嘶。

    青丝络头无一丈,挽住万里昆崙蹄。

    前朝王孙善画马,笔迹不在曹韩下。

    君看榻上玉花骢,风骨权奇绝萧洒。

    却忆至元全盛时,四十万匹皆吾师。

    崇天门下宣入贡,大仆牵来亲见之。

    李君爱马人莫比,意气相期论万里。

    千金买得真骅骝,蚤晚骑之见天子。

  • 核舟记

    魏学洢 〔明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渡黄河

    谢榛 〔明代〕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 玉簪芙蓉

    徐渭徐渭 〔明代〕

    玉簪白白芙蓉绯,若个梳妆不学伊。

    青藤道人不解事,一齐涂抹付烟煤。

    白玉垂簪压地抽,芙蓉占水映塘流。

    若为摘向街头卖,也免梅花换米羞。

  • 游仙词

    朱静庵 〔明代〕

    洞天春暖碧桃芳,瑶草金芝满路香。

    吹彻玉箫天似水,笑骑黄鹤过扶桑。

  • 五人墓碑记

    张溥张溥 〔明代〕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 红线诗五首

    屠隆 〔明代〕

    结束戎装剑陆离,月华星彩共低垂。

    严城秋冷铜焦死,魂断三千外宅儿。

    龙文匕首髻乌蛮,一霎遥空响佩环。

    街鼓未休营卒卧,满身风露魏城还。

    直拂银河织女机,天风飒飒泛霞衣。

    手持北斗黄金合,千里关山度若飞。

    忽离琼筵下玉阶,湘裙低覆蹋云鞋。

    情知不是人间别,歌散香销十二钗。

    金银宫阙是侬家,暂插鸾钗拂鬓鸦。

    一逐孤云天外去,朱门空锁碧桃花。

  • 北风行

    刘基刘基 〔明代〕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 首夏山中行吟

    祝允明祝允明 〔明代〕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