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巴硖(伯三六一九[一])

    李邕李邕 〔唐代〕

    客从巴硖度(水渡)[二],传子(尔)诉(溯)行舟。

    是日风波济(霁)(蒋云「济」有「止」意,《庄子》、《淮南子》中均有〖风济〗的用法,不必改。

    ),高塘(堂)[三]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渌(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慰(问),何(谁)能散(慰)别愁。

    (皎然《诗式》卷三引「青山满蜀道,渌水向荆州」二句,作「崔颢《别人》」。

    )([一]按原卷载诗三首:一《彩云篇》,二《度巴峡》,三《秋夜泊江渚》。

    第一首题下有李邕名。

    检《全唐诗》第一第三两首正是李邕作,但第一首诗题作「咏云」,第三首残。

    [二]按此诗见《全唐诗》二函九册,谓为崔颢作,题作『赠卢八象』。

    故此据敦煌卷先用互著例载入李邕,然后据《全唐诗》校其异文,凡九事。

    兹作说明于第一事下。

    [三]俞云:「『高塘』应作『高唐』,两本俱误。

    」)。

  • 秋夜泊江[渚](诸) 二

    李邕李邕 〔唐代〕

    我有方寸心,安在六尺躯。

    怀山复怀□,□□□□□。

    水能澄不浑,剑用持复酬。

    珠已含报恩,□□□□□。

    □□贫与富,但愿一相知。

    (以上二首见伯三六一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