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三十四

    延寿 〔唐代〕

    遁逸从来格自高,莫将泰山比秋毫。

    冷烟寒月真吾侣,瘦竹苍松是我曹。

    霜树叶疎幽径出,云泉声急晓风高。

    唯当话道闲吟外,时得功夫补毳袍。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十九

    延寿 〔唐代〕

    青山一坐万缘休,努力应须与古俦。

    散诞襟怀因绝趣,消疎活计为无求。

    花明小砌和春月,松暗前轩带雨秋。

    景像自开还自合,怡然何必更忘忧。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四十

    延寿 〔唐代〕

    遁迹无图匿姓名,万重山后葺茅亭。

    随情因事搜新偈,探妙穷微阅古经。

    与道交时心绝念。

    从缘感处物通灵。

    应须长远存高节。

    屹屹乔松老更青。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六十九

    延寿 〔唐代〕

    三度曾经游此地,从缘权顺世间情。

    登山虽有谢安志,遁迹惭无慧远名。

    翠叠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径竹新成。

    莫言去住关怀抱,云本无心水自清。

    (见忏庵居士《高僧山居诗》,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线装铅印本。

    )(〖1〗张靖龙云:永明即延寿。

    清释际祥《净慈寺志》〖《武林掌故丛编》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寿禅师山居诗》,吴越僧延寿撰」等语。

    卷十八明人李日华山居诗序中记载了永明山居诗的刻本来源,序后附录佛国山人黄树谷《集山居诗绝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寿禅师诗句。

    」其词句与忏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诗后附载和诗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尝居南屏,赓和《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诗》,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诗》。

    古春云:「永明寿禅师有诗六十九首,庆寿独庵从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觉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见《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寿山居诗其二韵。

    又忏庵居士《高僧山居诗续编》载元代天台高僧无见先覩《和永明禅师〖山居诗〗韵》六十九首,步韵甚严。

    从永明山居诗的内容来看,也属智觉延寿所作无疑。

    详细考证参见拙作《延寿及其佚诗》,载《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续藏经》本宋释文冲《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末附延寿著作总目,有《山居诗》一卷,当即指以上所录诸诗。

    此书所录延寿所作诗尚有《诗赞》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吴越唱和诗》一卷、《光明会瑞应诗》一卷、《供养石桥罗汉一十会祥瑞诗》一卷、《杂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

    )。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三

    延寿 〔唐代〕

    祇图闲适乐箪瓢,莫讶烟霞道路遥。

    龙穴定知潜碧海,鹏程终是望丹霄。

    拨云岩下来(《古今禅藻集》作「求」)泉脉,嚼草坡边辨药苗。

    门锁薜萝无客至,庵前时有白云朝。

    (按:《古今禅藻集》卷十一收以上二首。

    )。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六十

    延寿 〔唐代〕

    独行独坐任天然,幽隐难逢世网牵。

    一志直教齐大道,万般总是涉因缘。

    水磨涧石平如镜,春引岩藤直似弦。

    虚幻已知休更续,蹄轮应不到山前。

  • 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 六

    延寿 〔唐代〕

    登云步岭涉烟程,好景随心次第生。

    圣者已符祥瑞事,地灵全副祷祈情。

    洞深重叠拖云湿,滩浅潺湲漱水清。

    愿满事圆归去路,便风相送片帆轻。

    (见《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宋林表民《天台前集别编》。

    (按:《全唐诗》卷八五一收六诗,仅云为「吴越僧」作。

    今确定为吴越释延寿作。

    )。

  • 句 四

    延寿 〔唐代〕

    草浓春径狭,树密晚窗阴。

    (均见明刻本《吟窗杂录》卷三十二《古今诗僧》。

    )(按:延寿卒于开宝八年,时吴越虽已奉宋为正朔,用其年号,而仍维持独立。

    吴越纳土,为延寿卒后三年之事。

    诸书或以延寿为宋人,实未谛。

    )。

  • 句 一

    延寿 〔唐代〕

    言前体道乾坤窄,笔下搜吟海岳枯。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三十二

    延寿 〔唐代〕

    万事从来祇自招,安危由己路非遥。

    笙歌韵里花先落,松桧枝间云未消。

    数下磬声孤月夜,一炉香翥白云朝。

    谁人会我高栖意,门掩空庭思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