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九偕张棣笙施衡甫两学博叔兄子承登道场山至万象塔,北望太湖放歌纪事

    许传霈 〔清代〕

    我生少小客菰城,日对城南山之塔。

    塔矗山顶不知名,但喜山塔天作合。

    续来此邦已壮年,城郭人民历变迁。

    不寻名胜徒惆怅,碌碌车马走烽烟。

    何幸今岁又三到,山灵号咷转为笑。

    九月九日天气清,漫集壶觞邀同调。

    初入平陂蚁珠穿,旋跻危磴猾巢悬。

    股栗神眩难休息,攀扶直欲穷崖巅。

    忽起天风何浩浩,此身已在千岩表。

    昂瞻天外阊阖开,俯瞰群山培塿小。

    方见斯塔位置间,卓立苍茫我欢颜。

    本有康庄达人境,绝无尘俗绾仙寰。

    平时所见乃山背,欲登不登三十载。

    端由恒蹊迷浅人,井观万物等盆戴。

    崎岖阅尽履坦途,浮障销除證真吾。

    到此如酬饥渴愿,装严非独宝浮屠。

    浮屠北望渺无极,滚滚洪涛天一色。

    吴越具区八百里,塔势空横影卧黑。

    山川呼吸灵气通,方丈蓬壶在眼中。

    况复奇峰罗七二,奔赴俨出偏师攻。

    塔兮会心寂铃语,尽大乾坤理如许。

    登临此地揽其全,学海学山齐得所。

    山前落日不可留,一啸长空木落秋。

    青林红树相应答,读书当有何楷俦。

    噫吁嘻,未到山头不见湖,日对此山何为乎。

    我今疑晢归去发长歌,欲问看山不足苏东坡。

  • 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其二

    许传霈 〔清代〕

    村前塔影矗,粉白比琼玉。

    循行踏香泥,清溪曲而曲。

    溪水送好香,潺潺来断续。

    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

    草深狐兔眠,树枯鹯鹰逐。

    村妪懒不知,门外饭脱粟。

    瓦砾埋残碑,褰裳从头读。

    知是古梵宫,缁流竞托足。

    有明郑长官,崇正乐教育。

    东望石洞遥,西顾八华绿。

    叶许此中兴,名义良不俗。

    修葺相接踵,苕溪费博学。

    祔以孙石台,祀事衣冠肃。

    何经百馀年,山灵额频蹙。

    巍巍西岘峰,终古挂鸣瀑。

    唐宋峙二亭,涵碧与水乐。

    刘郎大小苏,题句争诵熟。

    地脉毓秀奇,兴废常往复。

    所期贤有司,不让前贤躅。

    鼓吹有六经,便是此山福。

  • 清明客祭口占・其一

    许传霈 〔清代〕

    失怙于今十八年,故乡回首泪凄然。

    全家衣食驱毛颖,六度清明迷柳烟。

    卜宅偏为霜雪难,连床空结雨风缘。

    新成高阁崇乡祀,苕霅之间僾忾传。

  •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三

    许传霈 〔清代〕

    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

    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

    数里越云岭,泉声何滔滔。

    两山夹集树,高际拂凉飙。

    三椽铺老屋,山僧先诛茅。

    寻胜倚古井,汲泉野火烧。

    传闻泉流出,并自李唐朝。

    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须问,饮我热已浇。

    碑摩东坡字,读之意亦消。

  • 师竹属孔生绘雪中山水赠行,因名消寒归去图,系以诗

    许传霈 〔清代〕

    一天风雪里,归去是今朝。

    送客诗初就,推篷冻未销。

    连年云洞话,三折富春潮。

    清白留图画,斯人不可描。

  • 春暮宾于招饮安庙花园即席叠前归字韵

    许传霈 〔清代〕

    园林犹是昔人非,赖有知交补化机。

    小会亲朋文字饮,偶联诗句水云飞。

    登龙几辈推韩望,画虎连年合马讥。

    屈指郎君新杏宴,群占吉兆折花归。

  • 又次韵二首・其二

    许传霈 〔清代〕

    瑶台底是绝人群,稽首东皇挽日曛。

    风物纵成双鬓雪,尘寰已隔万重云。

    非徒粉本扬州画,欲使灵根天下闻。

    小草无心安朴素,梢头弄句不成文。

  • 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用洛翘赠行诗韵・其一

    许传霈 〔清代〕

    车驰一路静无哗,司马题桥今莫誇。

    天为旅人添好事,雪非诗意不飞花。

    空林落寞栖巢鸟,茅屋依稀卖酒家。

    嗟我仆夫殊老马,涂迷日暮怅三叉。

  • 悼亡百绝句・其八十三

    许传霈 〔清代〕

    望母遗阡岭隔低,灵光来去路无迷。

    泉台团聚惟迟我,寄语诸兄护弟妻。

  • 悼亡百绝句・其六十七

    许传霈 〔清代〕

    连宵窗破朔风寒,谁把棉衣制就看?堪笑阿爷兼阿母,孝围影里护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