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 三

    杜光庭 〔唐代〕

    可惜年华容易过。

    (胡伟《宫词》。

    )。

  • 真人赞六首 四

    杜光庭 〔唐代〕

    八观因缘门,四福从中生。

    时见有心者,思悟感天灵。

    吾今为是故开说真妙经。

    如从经中言,忆劫皆受荣。

    习道行劝戒,以经度我形。

    思念宿命根,洗拔先身婴。

    超越过三罗,八难于是冥。

  • 赠将军

    杜光庭 〔唐代〕

    □□□□□□□,□□□□□□□。

    八表顺风惊雨露,四溟随劒息波涛。

    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

    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

  • 六十甲子歌(题拟) 十六

    杜光庭 〔唐代〕

    己卯到,高处田苗好。

    春初虽乏水,秋夏连江浩。

    楚鲁受其灾,吴会蒙恩造。

    其年皆丰稔,种作偏宜早。

  • 启堂颂

    杜光庭 〔唐代〕

    勤行奉斋戒,诵经制六情。

    故得乘空飞,耀景上玉清。

    精心奉经教,吐纳练五神。

    功德冠诸人,转轮上成仙。

    (同前卷一。

    )。

  • 天坛王屋山圣迹颂

    杜光庭 〔唐代〕

    王屋天坛福地玄,清虚小有洞天仙。

    无邻胜境于人物,石感神通古今传。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

  • 通玄赞八首 一

    杜光庭 〔唐代〕

    至道常虚寂,玄化应真精。

    分神通一切,凝景在三清。

    恍惚生有象,冲寞见无形。

    逐运开缘会,因机说娒对。

    修之登景汉,慢之堕幽囹。

    天女散金华,神童唱玉声。

    十华回宝盖,九凤遏云营。

    若能弘至赜,家国悉安宁。

  • 六十甲子歌(题拟) 二十

    杜光庭 〔唐代〕

    癸未中,一井五家同,春夏逢玆瘴,秋来又被洪。

    但看吴楚地,幷及山东。

    向西荒灾起,田父但施工。

  • 生死歌诀 三

    杜光庭 〔唐代〕

    浮弦多是风头痛,积聚体疼胸膈噎。

    紧实号为寒热证,澁泻烦燥小便澁。

    芤脉盖因阳耗散,鼻衂无时精炁竭。

    脉沉兼优是重阴,气刺胸膨症块结。

    风寒相传脉浮迟,外受寒邪内风热。

    肺受风寒痰欬嗽,左手见之心战佚。

    弱而兼濡是阳虚,汗出憎寒炁羸劣。

    风湿风温及湿温,脉候交差要分别。

    汗无重汗耳无知,妄语无瘖各部委是暍。

    洪数脉来阳气盛,目赤舌干唇破裂。

    浮而兼紧肾之虚,温助寒邪益精血。

    阳绝尺中脉细微,针灸勿令精炁绝。

    促结代脉是脾虚,若见之时难救得,女人尺中须要盛,浮细沉迟是虚证。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无邪身有孕。

    童女童男何以别?须看天真无损缺。

    大凡童子脉来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男子妇人精血衰,假饶覆溢脉无回。

    一呼四至为平脉,一呼一至死相催。

    伤寒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定吉凶。

    汗若脉和无恶候,脉如躁疾命将殂。

    中风目闭口开者,喉中拽锯炁不敷。

    脉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应命不苏。

    男女五劳洪数脉,定知不久炁长吁。

    大抵七表八里脉,相连九道作程途。

    表里脉分轻重病,九怪传来病不舒。

    胗脉要分轻与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为阳弱,沉细兼长阴有余。

    如此分张轻重断,岂同俗眼一凡夫。

    六部鬼贼是如何,造化阴阳事更多。

    心火怕逢沉滑脉,肺金犹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恶木侵,四时寄旺本无形。

    甲乙最嫌金炁重,肾中脉缓水无盈。

    一位克重当须断,二位克重却分轻。

    三位克时难救疗,纵然暂醒必归冥。

    水火相临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

    水土二宫俱要静,一宫有克少安宁。

    高士要知刑克贼,孰能考究记心经。

    春怕庚辛秋恶候,夏嫌水气火相刑。

    刑克只分轻与重,自然切脉甚精明。

    左手胗得重病脉,右手脉候却调匀。

    只断脉中须应病,故知命脉得和平。

    假此一例余倣此,医门学者要劳心。

    (以上三首均见《宛委别藏》影写本杜光庭《广成先生玉函经》。

    )。

  • 题天坛

    杜光庭 〔唐代〕

    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

    顶藏青玉髓,腰隐紫金芝。

    月挂虚皇殿,云封太乙池。

    洞天人迹少,鹤宿万年枝。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四六《王屋山部》)(〖1〗《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收此诗于通真道人名下。

    通真道人生平未详。

    乾隆《济源县志》卷十六作姚合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