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泰山记

    姚鼐姚鼐 〔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姚鼐姚鼐 〔清代〕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姚鼐姚鼐 〔清代〕

    泰山到海五百里,日观东看直一指。

    万峰海上碧沈沈,象伏龙蹲呼不起。

    夜半云海浮岩空,雪山灭没空云中。

    参旗正拂天门西,云汉却跨沧海东。

    海隅云光一线动,山如舞袖招长风。

    使君长髯真虬龙,我亦鹤骨撑青穹。

    天风飘飘拂东向,拄杖探出扶桑红。

    地底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

    不知万顷冯夷宫,并作红光上天上。

    使君昔者大峨眉,坚冰磴滑乘如脂。

    攀空极险才到顶,夜看日出尝如斯。

    其下濛濛万青岭,中道江水而东之。

    孤臣羁迹自叹息,中原有路归无时。

    此生忽忽俄在此,故人偕君良共喜。

    天以昌君画与诗,又使分符泰山址。

    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大地川原纷四下,中天日月环双循。

    山海微茫一卷石,云烟变灭千朝昏。

    驭气终超万物表,东岱西峨何复论。

  • 挽袁简斋・其四

    姚鼐姚鼐 〔清代〕

    半世秦淮作水嬉,沙棠舟送玉箫迟。

    锦镫耽宴韩熙载,红粉惊狂杜牧之。

    点缀江山成绮丽,风流冠盖竞攀追。

    烟花六代销沈后,又到随园感旧时。

  • 榆中

    姚鼐姚鼐 〔清代〕

    直北天低见碛山,黄河南下曲如环。

    白榆夜杂雕戈戍,青草春稀牧马还。

    寒吹满空云出塞,暮天无色日平关。

    千秋犹对秦时月,多少功名大漠间。

  • 题赵雨亭出关图

    姚鼐姚鼐 〔清代〕

    冰雪天山照往来,悬旌四见玉门开。

    尊前渥赭颜如昔,身是唐朝老万回。

  • 山寺

    姚鼐姚鼐 〔清代〕

    四山动秋响,高林黯将夕。

    披云度寒榛,暮阴下前壁。

    寺门风萧萧,飞叶满岩积。

    箐屿暗深溪,淙鸣出穹石。

    想见谷口外,落日远峰碧。

    一磬流烟中,万壑抱檐隙。

    岂无湛冥人,于兹衣萝薜。

    初月辉易尽,怅望遂停策。

  • 朱白泉观察以仆往昔访其先公运使于泰安时所作诗文各一首同装成卷见示感题

    姚鼐姚鼐 〔清代〕

    平生交友接龙门,霁雪高山共酒尊。

    立处不知天下小,坐中祇谓古人存。

    文章海内亡知己,旄节江东见后昆。

    留得白头如梦过,旧书重展落啼痕。

  • 挽袁简斋・其三

    姚鼐姚鼐 〔清代〕

    馆阁江湖并盛名,胸苞今古手持衡。

    当关报客无朝暮,下笔嘘枯有性情。

    群辈角巾从郭泰,公侯小巷候君卿。

    希光时彦今多少,篱溷辛勤怅赋成。

  • 邳州

    姚鼐姚鼐 〔清代〕

    辽阔山川纵远游,又欹风帽过邳州。

    千秋遗迹寻黄石,一片寒阳下白楼。

    难得真龙逢汉帝,易将穷虎缚温侯。

    英雄潦倒寻常事,惜与曹瞒作画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