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元的诗文
1 / 3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南云行
仰看云在天,未辨行迟速。
今日穿云跨岭行,岂知疾过奔马足。
平地风气清,吹云天上行。
今日披云动凉气,始知风在云中生。
山不见路惟见云,桃花梨花近不分。
北云压山乌欲雨,南云映日红氤氲。
下山直自云中落,云中之人轻似鹤。
翩然可是隔仙凡,怅望山头挂云脚。
我闻仙人乘云兼御风,仙家幻术安能通。
不如安坐南云下,笑指此云称老翁。
-
四月十日同顾星桥吏部陈古华太守石状元三院长暨朱椒堂兵部蒋秋吟太史诗华秋槎何梦华王柳村项秋子张秋水鉴诸君子集灵隐置书藏纪事
《尚书》未百篇,《春秋》疑断烂。
列史志艺文,分卷本亿万。
传之千百年,存世不及半。
近代多书楼,难聚易分散。
或者古名山,与俗隔厓岸。
岧峣灵隐峰,琳宫敞楼观。
共为藏书来,藏室特修建。
学人苦著书,难杀竹青汗。
若非见著录,何必弄柔翰。
舟车易遗亡,水火为患难。
子孙重田园,弃此等涂炭。
朋友诺黄金,文字任失窜。
或以经覆瓿,或以诗投溷。
当年无副本,佚后每长叹。
岂如香山寺,全集不散乱。
名家勒巨帙,精神本注贯。
逸民老田间,不见亦无闷。
虽不待藏传,得藏亦所愿。
我今立藏法,似定禅家案。
诸友以书来,收藏持一券。
他年七十厨,卷轴积无算。
或有访书人,伏阁细披看。
古人好事心,试共后人论。
既泛西湖舟,旋饱蔬笋饭。
出寺夕阳残,鹫岭风泉涣。
-
题五代马楚复溪州铜柱拓本
伏波铸铜柱,归车得谗构。
马殷无功德,天以湘潭授。
酬勋在千年,毋乃是华胄。
士愁一角蛮,岂如徵侧富。
不为锦溪长,甘作辰澧寇。
盗用盘瓠兵,敢与九龙斗。
僣伪当盛时,材力每雄厚。
梯栈破溪塞,焚林缚猿狖。
五姓跪饮血,求誓仅自救。
王曰与尔盟,鬼神质诅咒。
伏波文学博,四羊印曾奏。
当年若勒铭,定能正苍籀。
天策十八人,无出宏皋右。
雄文与功称,所学亦不陋。
赤堇丈二尺,凿字硬且瘦。
惜哉猳掉尾,蛮烟蚀银镂。
前年有苗格,露布出云岫。
拓本来军中,南昌辨其读。
史校薛欧阙,跋订吴朱谬。
吾祖昔征苗,午夜挥兵走。
十战九洞中,碧血染袍袖。
此柱当战垒,刀镮或亲扣。
挟册三摩挲,仰视日中昼。
-
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
太华三峰削不成,夜来碧色无深浅。
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
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
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
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
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
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
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
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
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
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
已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
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
-
八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
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
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
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
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
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
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
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
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
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
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
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
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
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
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
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
迩来龛赭涨横沙,却指尖山作门户。
雁齿长桩十万行,鱼鳞巨石三层础。
王充论前有古迹,枚乘发后无奇语。
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词人心乐帝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