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假山

    杨循吉 〔明代〕

    何哉奇复奇,聚此照眼碧。

    玲珑千百窍,突兀八九尺。

    中居独尊严,傍拥互扶掖。

    猊雄怒张吻,马瘦高见脊。

    枯藤络岩生,老桧钻崖坼。

    网湖水献宝,斧山云失宅。

    飞来鹫峰峨,推开剑门剨。

    狎观常解带,肃拜或呼帻。

    势掩肺腑层,形标拳臂只。

    浪淘犹见纹,虎爪仍存迹。

    朝惟讲僧坐,夜乏将军射。

    三槎非可参,一拳兹乃积。

    风雷蓄深杳,花草栽狼籍。

    磨堪镜功名,眠可携被席。

    曲折画手知,巧妙诗家得。

    陟磴披翠篁,临池扣金鲫。

    林泉钓初心,渔樵盟旧癖。

    空支九节杖,莫纵千仞屐。

    窗窥虽眇小,意赏同弘硕。

    幸忝司郡人,宁愁窃中夕。

  • 都下将归述怀

    杨循吉 〔明代〕

    鄙人自从三月来,腹心久已病症瘕。

    晨兴至午尚不食,夜枕呻吟睡尤寡。

    萧然一榻但高卧,虽有心曲谁与写。

    有人谓我病如此,何不抽身向林野。

    一闻此言即再拜,谁有爱人如此者。

    久知山水淡有味,渐觉功名轻可舍。

    况今一病已到骨,兼与世事多痄疨。

    病人自合卧活命,安能奔走还骑马。

    大凡决事在己心,谋之朋友恶乎可。

    乘今秋至天渐凉,定买扁舟向南下。

    诸君请自各努力,余非引高毋诮骂。

  • 灵谷会宿次韵

    杨循吉 〔明代〕

    灵谷古名刹,四围山成翠。

    梁人之所建,唐碑犹未毁。

    入门青松密,缘径野花媚。

    清居特幽深,奇境自零碎。

    无泉不济渴,有石可眠醉。

    兹游时日良,在会贤豪备。

    溪渔荐肥鲜,野果罗甘脆。

    纵横鞍在马,掩映袍明雉。

    喧喧笑语冷,衮衮酬酢亟。

    惟彼官坐衙,有若贾居肆。

    苟非自抽拔,终当老关闭。

    孤忠林员外,大魁储主事。

    周公以乡集,余子用邻至。

    谁知四海望,乃今一日萃。

    名为问疾病,实则寻游戏。

    高步履声迟,雄辩词锋利。

    兴寘入云鸿,才捷追风骥。

    天凉秋可坐,月皎夜不寐。

    主人虽好客,难免纸笔费。

  • 麝香黄

    杨循吉 〔明代〕

    谁向西风剖麝香,馀芳浓染露华黄。

    秋光老圃无人识,石竹丛丛蔓草荒。

  • 僧鞋菊

    杨循吉 〔明代〕

    凫舄当年巧制裁,曾随老衲步云台。

    逃禅误落东篱下,化作霜花九月开。

  • 吴中普门长老乞语

    杨循吉 〔明代〕

    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

    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

    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

    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

    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

    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

    虽然无可言,愿且举水月。

    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说。

  • 除夜杂咏

    杨循吉 〔明代〕

    岁除当此夜,洒扫事匆匆。

    井上皆封草,门前尽画弓。

    祠堂神影挂,客座佛筵崇。

    撒豆祈儿疾,存炊忌釜空。

    辟瘟烧术暖,承俗燎柴红。

    启箧新衣振,除尘旧室攻。

    买饧迎灶帝,酌水祀床公。

    春帖题乡究,年书诵学童。

    插笾皆柏叶,戏火有梨筒。

    残历收年尽,深缸洗腊终。

    市阛骄物贵,邻里馈糕通。

    未识他州节,于斯异与同。

  • 元巳见过

    杨循吉 〔明代〕

    黍作城南酒主人,盘餐虽少意慇勤。

    中年流落堪垂泪,荒里经过每借春。

    久伏海乡诸念息,一逢朝士偶闻新。

    兴怀及此能无感,当念休嫌叹息频。

  • 题书厨上

    杨循吉 〔明代〕

    吾家本市人,南濠居百年。

    自我始为士,家无一简编。

    辛勤一十载,购求心颇专。

    小者虽未备,大者亦略全。

    经史及子集,无非前古传。

    一一红纸装,辛苦手自穿。

    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当时作书者,非圣必大贤。

    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

    奈何家人愚,心惟财货先。

    坠地不肯拾,坏烂无与怜。

    尽吾一生已,死不留一篇。

    朋友有读者,番当相奉捐。

    胜遇不肖子,持去将鬻钱。

  • 禅灯

    杨循吉 〔明代〕

    法体光明无障碍,譬如灯火破群昏。

    一灯能作百千灯,百千灯自一灯化。

    自百千灯照一室,其光无坏亦无杂。

    如是乃至一灯照,一室所见光亦然。

    百千灯多一灯少,而其光体实不异。

    是故我今持此灯,愿献宝林尊者前。

    长令获此大光明,与彼迷生作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