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攀龙的诗文1 / 167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秋日薄游寒暑换,仍自滞孤城。 华发看人事,浮云识宦情。 拂衣驱病色,悬榻避时名。 但欲眠清昼,相嘲任友生。 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 驱驰如昨日,药饵更清秋。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 南山归自好,沮溺本同流。 倦游非一日,乘兴复三秦。 多病难为客,浮名喜中人。 未堪沈案牍,何以走风尘。 祖帐东门外,贤哉一老臣。 还乡明日事,可奈簿书劳。 弃置看同病,风尘避二毛。 酒如泾水浊,枕对华山高。 不是清秋色,何人见反骚。 
- 
    霅溪徐山人风尘馀鬓发,天地此栖迟。 不问家人产,宁求国士知。 门无荷蒉过,邻有灌园期。 得道凭乌几,藏名号鹿皮。 自有浮云恋,非因倦鸟还。 林光清客梦,湖色驻人颜。 岁序高悬榻,风尘老抱关。 不投明月璧,甘隐大雷山。 
-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咸池一奏合宫成,帝自垂裳拱玉京。 多少侍臣调六琯,须知共作凤凰鸣。 春风忽送汉臣还,再入承明供奉班。 怪得文章成五色,朝朝染翰近龙颜。 君王赐宴柏梁台,七字新诗汉体开。 首倡自天酬不得,曲终还赖岁星才。 汉家词客满金门,谁解凌云感至尊。 一出子虚名便起,长卿无日不承恩。 诏遣词臣集汉都,明年羽猎大誇胡。 共怜执戟人犹在,莫问长杨赋有无。 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帝宠词臣弄彩毫,蓬蒿宫阙五云高。 自怜一日成三赋,不分傍人赐锦袍。 紫禁清秋五夜闲,金茎玉树少人间。 不知帝遣神仙吏,更直蓬莱第几山。 依旧春风满建章,重来搦管对君王。 即看应制偏承宠,何处新诗不擅场。 东观风流著作郎,满朝谁不羡恩光。 赋成清思如秋水,一片霜毫洒玉堂。 
- 
    哭陶侍御伏柱称仙吏,弹冠即诤臣。 逢时随八彦,揽辔属东巡。 抗疏惟安汉,危言屡借秦。 宠光回造化,正色上星辰。 梦已摧高翼,灾非批逆鳞。 孤台遥向夜,五柳黯伤春。 白鹤还来客,青骢岂避人。 朝廷存折槛,道路指埋轮。 击隼才何健,神羊气不驯。 分阴空自惜,浮世转难陈。 风裁登车罢,霜华挂剑新。 群乌哀就老,列柏采为薪。 郁郁匡君意,飘飘出使身。 庐山彭泽外,落日九江滨。 
- 
    刘太保文安公挽章・赠谥上公沾异典,美谥表馀恩。 文并三光丽,安同五岳尊。 朝廷先达在,社稷大名存。 庙议当时事,称天有世孙。 遣奠烦容物,临轩忆典刑。 祠官开正寝,法从辍明庭。 筵几知存问,钟彝藉宠灵。 老臣如就飨,帷幄见谈经。 使从三省至,地自九原开。 不作祁连象,宁知汉代才。 佳城跑踯躅,法驾拥徘徊。 文剑今埋照,于焉烛夜台。 国史从王事,经筵饫帝慈。 龙章纡后宠,鱼水见前知。 雨露含天藻,山河勒制辞。 门生堪视草,犹作起家疑。 岘首羊公石,千秋泪不禁。 孤坟寒自出,华表郁相临。 阴雨龙文动,风霜鸟迹深。 更闻辞妙绝,一字可生金。 自复遗书出,相传片字工。 史才依晋乘,诗调托唐风。 草疏回天力,谈经发圣聪。 少年眈作赋,颇欲拟河东。 祠堂何所有,遗像鹿台山。 为是悬车处,常闻曳履还。 诸生从上党,三老自壶关。 伏腊蘋蘩外,谈经俎豆间。 诸刘称令族,群从复清操。 家自驹千里,人皆凤一毛。 文章争左袒,礼乐盛东曹。 五世传经术,推公甲第高。 一时求旧德,千载忆皇都。 北斗高元气,南山永帝图。 青云馀几杖,白首自江湖。 此日乘骢客,闾门意不孤。 小子元吾党,前贤亦故乡。 春秋存俎豆,日月望宫墙。 血食堪千载,精灵自一堂。 唯应杨伯起,秦晋郁相望。 
 李攀龙
李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