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诗〔宋代〕

    诗,字兴伯,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

    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

    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六合县(清光绪《六合县志》卷四)。

    有《芦浦笔记》十卷。

    徐逢年〔宋代〕

    年,字耕老,崇德(今浙江桐乡西南)人。

    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

    嘉定八年(一二一五)任江阴教授(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一)。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於潜县。

    官终信州通判(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七)。

    事见《万姓统谱》卷七。

    李大方〔宋代〕

    方,字允蹈,永丰(今属江西)人。

    廌孙。

    官监杂买场时有诗投杨万里。

    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为枢密院判官(《剑南诗稿》卷五二《李允蹈判院送酒四斗予答书乃误为二斗作小诗识愧》)。

    事见《诚斋集》卷一一四《诗话》。

    幸元龙

    幸元龙〔宋代〕

    (1169-1232),南宋臣。字震甫,号松垣,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庆元五年进士,调湘阴簿。居家十馀年,嘉定七年,出为京山县丞。宝庆二年,两次上书,并致书宰相史弥远,为真德秀、魏了翁等鸣不平。史党劾其越位言事,勒令致仕,时年五十八。绍定四年,再上书,请戮史弥远以谢天下。次年卒,年六十四。著有《松垣文集》,已佚,后人辑有《重编古筠洪城幸清节公松垣文集》十一卷,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证,谓为伪托(卷一七四)。今存清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郢州太守〔宋代〕

    暂无简介

    赵汝諿〔宋代〕

    諿,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十六),居余杭。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清嘉庆《余杭县志》卷二三)。

    今录诗三首。

    高颐〔宋代〕

    字元龄,号拙斋,宁德(今属福建)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

    知永州东安县。

    明嘉靖《宁德县志》卷四有传。

    今录诗二首。

    杨叔兰〔宋代〕

    兰,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宁宗嘉定初通判绵州(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三五、三八)。

    九年(一二一六),由知荣州罢(《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六之三二)。

    傅行简〔宋代〕

    简(一一六八~?)(生年据《宋历科状元录》),字敬父,一字居敬,鄞(今浙江宁波)人。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三一)。

    开禧元年(一二○五),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今录诗二首。

    丁黼〔宋代〕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