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秀道中

    曾几 〔宋代〕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赵嘏赵嘏 〔唐代〕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李白李白 〔唐代〕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 秋声赋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 秋夜二首 其一

    朱淑真朱淑真 〔宋代〕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李攀龙 〔明代〕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冯延巳冯延巳 〔五代〕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 崇义里滞雨

    李贺李贺 〔唐代〕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劒匣,客帐梦封侯。

  •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李白李白 〔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范仲淹 〔宋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