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朱敦儒朱敦儒 〔宋代〕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一)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二)

  • 放鹤亭记

    苏轼苏轼 〔宋代〕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水调歌头・沧浪亭

    苏舜钦苏舜钦 〔宋代〕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 碛中作

    岑参岑参 〔唐代〕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苏轼苏轼 〔宋代〕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 问刘十九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客至

    杜甫杜甫 〔唐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 田家行

    王建王建 〔唐代〕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