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 一

    权德舆权德舆 〔唐代〕

    五驱龙虎节,一入凤皇池。

    令尹自无喜,羊公人不疑。

    天归京兆日,叶下洞庭时。

    湘水秋风至,凄凉吹素旗。

  • 洞庭君山辞

    郑起 〔宋代〕

    山为君兮水为臣,水为臣兮象为兵。

    君有定位兮兵无定形,知山知水兮知君臣之性情。

    不知师不知比兮又奚知用兵之精。

    余经山之外兮覩山水之杳冥,佳气葱鬰兮或天香而龙腥。

    烟云变化兮或狗状而人形,风涛汹涌兮或崖立而天平。

    或夕阳兮渔歌,或晓霜兮钟声。

    或雪下兮雁叫,或夜半兮鼍鸣。

    或仙人张乐兮霞珮之𫐌𫐌,或神丁从驾兮车骑之辚辚。

    冬寒春暖兮湖草几番之青青,今来古往兮人物几代之废兴。

    嗟余行役兮顾鬓影之星星,无由登山临水兮与鸥鹭盟。

    北风吹袂兮又将之荆,徘徊不忍去兮聊以歌而行。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太湖石

    陆龟蒙陆龟蒙 〔唐代〕

    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

    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

    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

    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或将破仇敌,百𪿫资苦战。

    或用镜功名,万古如会面。

    今之洞庭者,一以非此选。

    槎牙真不才,反作天下彦。

    所奇者嵌崆,所尚者葱蒨。

    旁穿参洞穴,内窍均环钏。

    刻削九琳窗,玲珑五明扇。

    新雕碧霞段,旋破秋天片。

    无力置池塘,临风只流眄。

  • 送汝弼赴潭倅 其一

    徐积 〔宋代〕

    莫说江南行路长,山苍苍兮水茫茫。

    莫问长沙城远近,洞庭湖口是潇湘。

    去时先上岳阳城,夜宿巴陵探阴晴。

    泛洞庭时四五更,出湖口处曈昽明。

    平生闻说潭与衡,今来吏隠驻箳篂。

    四时所见皆所经,湖青草兮庙黄陵。

    眼看君山别洞庭,笑谈却作江南行。

    巴陵渡口转船头,一帆风过岳阳楼。

    行尽江山到真州,画船旗鼓入扬州。

  • 送吴中复镇长沙

    郑獬 〔宋代〕

    初登西汉文章府,便领吴王第一州。

    绕郭白云衡岳近,满帆明月洞庭秋。

  • 岳州引水诗

    刘敞刘敞 〔宋代〕

    洞庭清波一千里,城中酿酒常无水。

    泥涂远汲人共悲,缾缶屡空罍亦耻。

    凿井引竿高下流,清泉泠泠六物修。

    邦人巳息汉阴拙,楚酒无复邯郸忧。

    谁谓机心有机械,大贤事业终除害。

  • 中秋月

    无可 〔唐代〕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堦蓂。

    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

    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 洞庭题咏十一首 太湖

    王阮 〔宋代〕

    微生已觉渐休闲,老矣何心世路间。

    尽把虫鱼束高阁,且拏双桨泛湖山。

  • 送张柔直赴岳州

    李纲李纲 〔宋代〕

    荆楚通南国,巴陵据上游。

    江湖作襟带,民物会车舟。

    丧乱经多难,荒凉但一丘。

    髙临洞庭野,无复岳阳楼。

    帝念苏疲俗,恩颁起故侯。

    光华剖符竹,辑睦拥貔貅。

    鲁肃规模在,陶公政绩优。

    远师前哲训,力赞中兴谋。

    群盗何难䌸,侵疆傥可收。

    往分千里寄,为解九重忧。

    我已甘衰病,君方茂壮猷。

    三年共幽讨,此日动离愁。

    世事经纶急,渊衷寤寐求。

    着鞭先祖逖,悟主继千秋。

    阃外资奇画,樽前失胜流。

    潇湘有回鴈,莫遣信沉浮。

  • 程之徒

    李正民 〔宋代〕

    堂堂王夫子,实为乡曲英。

    十年游太学,冬雪而秋萤。

    南宫掇异等,四海驰俊声。

    未展霄汉志,忧患遽所丁。

    自言程之徒,高论何峥嵘。

    彬彬媚学子,鼓箧称诸生。

    何必骛时文,但贵存其诚。

    道义苟内充,爵禄必尔缨。

    吾师昔如斯,草泽膺弓旌。

    劝讲迩英阁,探颐多研精。

    祝李乐其说,谈辨惟纵横。

    仲子颇守常,归来自穷经。

    一日贤诏下,折桂何芳馨。

    先生遂荐之,横经阖闾城。

    又欲荐祝子,可方古岩耕。

    宜从布衣起,知足平搀抢。

    贵公问其人,科举颇所更。

    答言彼材豪,不肯循度程。

    贵公闻之笑,何以取官荣。

    推毂既未效,鼓枻归洞庭。

    先生跻禁从,仲子亦飞腾。

    召对趋九陛,一言帝心倾。

    亟命迁京秩,训词人所惊。

    庶可共学者,品题自师评。

    李子独不偶,沿流出舒荆。

    游谒公卿间,落寞无所成。

    迩来贫且病,屏迹居四明。

    自言已膏肓,无以保性灵。

    我嗟师友义,此道久凋零。

    寄言后学者,中庸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