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潇湘忆故人慢・薰风微动

    王安礼王安礼 〔宋代〕

    薰风微动,方樱桃弄色,萱草成窠。

    翠帏敞轻罗。

    试冰簟初展,几尺湘波。

    疏帘广厦,寄潇洒、一枕南柯。

    引多少、梦中归绪,洞庭雨棹烟蓑。

    惊回处,闲昼永,但时时,燕雏莺友相过。

    正绿影婆娑。

    况庭有幽花,池有新荷。

    青梅煮酒,幸随分、赢得高歌。

    功名事、到头终在,岁华忍负清和。

  • 题汪水云诗卷

    刘震祖 〔宋代〕

    高深妙语坐鬅鬙,花落茶烟夜雨灯。

    俗眼不知鹏化鷃,书痴何害墨成蝇。

    云泥梦觉空陈迹,桑海吟残嗅葛藤。

    剑吼洞庭朱顶急,归来城郭问云仍。

  • 赠天台潘山人

    戴表元 〔元代〕

    老潘双眸如绀珠,带以秋阳朝露之清腴。

    山形水态出没千百变,经君指顾不得藏锱铢。

    我昔少年好狂走,风餐雨沐逐逐忘朝晡。

    至今卧游想共处,但觉云涛烟瘴千里行须臾。

    匡庐春风钟阜云,彭浪之矶大小飞来孤。

    秦淮震泽洞庭野,峨眉缥缈南接五岭东苍梧。

    归来把锄剡山下,有时一竿钓月贺家湖。

    笼鹰枥马困羁束,每逢风鸣草惊动号呼。

    闻君谈诊到骨髓,褰衣振迅恨不六翮生形躯。

    寻牛卜龙古所有,君家祖孙三叶传青乌。

    人言河流可移山可凿,秦皇汉武已类愚公愚。

    相留徘徊山南山北一百里,胜处忽然开酒壶。

    问渠刘伶一童一锸欲何用,且可从我日日醉倒黄公垆。

  • 三吴漫游集唐 其一○

    方凤 〔元代〕

    洞庭西望楚江分,回首姑苏是白云。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时重谒圣明君。

  • 存目

    文天祐 〔宋代〕

    诗题:送人往湖南首句:雁抱秋月洞庭边。

  • 和希夷木犀韵

    王柏 〔宋代〕

    秋来望月如水犀,忽有香风鼻观吹。

    徧寻不得见花面,若得见花敢轻贱。

    徐徐步转墙角来,草色芊芊一径开。

    俨然嘉树奠南服,环佩锵锵万圭绿。

    阳艳多情不敢媒,平生偶与西风熟。

    皇天清则土方真,耿耿谁如受命独。

    三闾愁兮洞庭波,辛荪兰芷方并蓄。

    只有淮南招隠句,攀缘千古资膏馥。

    希夷雅好异于是,万斛清香金一粟。

    曜灵西征易侵寻,绿鬓朱颜不待人。

    秋花不比春花早,开到秋花也是春。

    吟花弄叶何时足,年少须臾成老宿。

    一根生意贵栽培,力到自然文郁郁。

    君不见岩花独步秋叶中,穿天出月莫敢相过从。

  • 赠郭承务芦鴈

    白玉蟾 〔宋代〕

    画士郭熙画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断。

    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

    为谁作此芦鴈图,杰出南齐宇文焕。

    烟水潇潇风卷芦,沙边鸿鴈暮相呼。

    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

    幻出栖鴈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

    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

    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鴈往往归衡阳。

    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

    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

    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

    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

    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

    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

    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鴈市。

    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

    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

    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鬭者谁敢战。

    挂于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 归鴈亭

    白玉蟾 〔宋代〕

    坡仙曾此缕归程,归鴈因而扁此亭。

    草劲风刚苕水绿,水枯雪老弁山青。

    霜翎去去宾沙漠,云足翩翩影洞庭。

    渠亦偶来还自去,弋人何用慕冥冥。

  • 回至松江 其一

    汪莘 〔宋代〕

    欲向江南采白苹,杜鹃啼后已无春。

    洞庭龙女云中降,手把双珠笑赠人。

  • 题董亨道八景图

    楼钥楼钥 〔宋代〕

    钱塘怒涛天下无,谁将尺纸为新图。

    贺家湖上如镜浄,屡向烟波逢钓徒。

    彩虹横卧吴淞上,洞庭一螺浮具区。

    亦曾泛舟彭蠡湖,插立千剑名大孤。

    庐山高哉不得到,历历五老联香炉。

    上钟下钟夹湖口,半江清浊泾渭如。

    多景雄据金焦间,夕阳微照海门山。

    其余知名不知处,赤壁但歌前后赋。

    江汉至鄂始合流,黄鹤楼前鹦鹉洲。

    潇湘见说青如染,道林岳麓横清秋。

    我欲远游嗟暮齿,蝶梦翩翩漫千里。

    但欲绝江寻越山,归老故山吾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