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归亭 其四

    许申 〔宋代〕

    寻常高讽散人歌,傲睨天随奈尔何。

    即问松江旧庐舍,羽真来往洞庭波。

  • 春江送人

    孟贯 〔宋代〕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

    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 还丹口诀

    尔朱翺 〔唐代〕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处处焚。

    一阴一阳乃成道,秋石苍苍浪子孙。

    玄武朱雀明前路,涌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制铅成宝物,姹女藏头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车,四十二气烈仙窟。

    颜如玉,貌如霜,枣叶雄朱修修毕。

    手抟日月入炉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济凡间饥冻疾,不如学道急须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兽𬬻上下两莫测。

    大象不游于兔穴,大悟不拘于小节,迷者心差皆总失。

    非传下界盲瞽人,灭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尔翺已去往蓬莱,白日霞仙,今古密鹤,叫前程,洞庭湖,礼我圣祖为留术。

    去无声,甘如蜜,一七二七七万毕。

    开𬬻忽见火一团,光彩炎炎赫赫奕。

    虽济凡间饥冻疾,不如访道栖金室。

    (《大还丹照鉴》)(按:《十国春秋》卷四七:「尔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号归元子。

    唐僖宗时隐炼于金鸡关下石室。

    居久之,有异人与药一丸,且戒曰:『子见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间,视其浮沉。

    人皆笑以为狂。

    一日游峡上,有叟舣舟相待,叩其姓氏,对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异人浮石之言,斯其应乎?

    』因服药轻举而去。

    时天复末年也。

    先生有《还丹歌》传于蜀中。

    」应即此人。

    此诗应即《还丹歌》。

    《大还丹照鉴》作者为后蜀广政间人,故得以收录之。

    )。

  • 寄题水月禅院(在洞庭山缥缈峰下,梁大同四年建,山有无碍泉。)

    赞宁 〔唐代〕

    参差峰岫昼云昏,入望攀萝浊浪奔。

    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

    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摇白石根。

    闻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

    (见《宋诗纪事》引《吴都志》。

    )(见《吴郡志》卷三三《郭外诗》,为同题二首之一。

    《吴郡志》云:「水月禅院,在洞庭山缥缈峰下。

    ……天祐四年,刺史曹珪以明月名之。

    皇朝祥符间,诏易今名。

    」赞宁卒于咸平四年〖据《释氏疑年录》〗,易名水月为其身后事,诗题似应作《寄题明月禅院》。

    )。

  • 又射复橘子

    不详 〔唐代〕

    圆似珠,色如丹。

    傥能擘破同分吃,争不慙媿洞庭山。

  • 木兰花

    李商隐李商隐 〔唐代〕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 送徐使君赴岳州

    雍陶 〔唐代〕

    渺渺楚江上,风旗摇去舟。

    马归云梦晚,猨叫洞庭秋。

    别思满南渡,乡心生北楼。

    巴陵山水郡,应称谢公游。

  • 洞庭南馆

    张祜张祜 〔唐代〕

    一迳逗霜林,朱栏遶碧岑。

    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

    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

    还因此悲屈,惆怅又行吟。

  • 拣贡橘书情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

    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

    登山敢惜驽骀力,望阙难伸蝼蚁情。

    疎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三

    李白李白 〔唐代〕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