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向宣卿伊山有裕堂

    王庭珪 〔宋代〕

    伊山连属朱陵村,公来力扫衡山云。

    便令筑堂隐其下,万竹遶堂松作门。

    此公文简四叶孙,奇谋远略世所闻。

    胸中磊砢著千古,云梦岂止八九吞。

    忆昔荆湖盗初起,乞得两郡西南奔。

    至今衡阳道州政,父老出涕犹能言。

    负材杰异众所忌,使者不便仍谤諠。

    宗闵羞作南山虎,李斯却忆东门兔。

    壁后置人谁不知,倾身障簏情已具。

    何曾日食一万钱,犹言举案无下箸。

    贪嗔俱是可怜人,百忧纒身谁得汝。

    请君听我伊山行,九疑洞庭皆可耕。

    清风不用一钱买,时有明月窥簷楹。

    其中广莫几万里,宠辱微物安能惊。

    自非胸怀有本趣,其气激烈何由平。

    安得中郎捋须手,唤起桓伊来抚筝。

  • 送叶任道

    翁卷翁卷 〔宋代〕

    英英桥门彦,声动翰墨场。

    已就冲天翼,如何复低翔。

    兹辰首征途,言寻八桂乡。

    远士望模式,会府钦才良。

    莫以琼树姿,怨彼霜霰妨。

    委顺要达识,沮挫知坚刚。

    改序逢清和,飞花点行装。

    登涉山川异,经从道路长。

    听猿过南岳,采芷沿三湘。

    应怀古骚人,搦笔为篇章。

    行藏义在需,通塞时靡常。

    大器且自惜,晚成亦何伤。

    蓬瀛几仙伴,伫子归班行。

  • 登衡岳三首 其一

    王阮 〔宋代〕

    膻羊腥犬沸中原,五岳之中四岳昏。

    节义衡山独不辱,万年千载戴明恩。

  • 送余泽还义兴

    胡寅 〔宋代〕

    挟策漳滨两韶稚,君后南随州计吏。

    相逢冠岁璧池头,顿觉词华使人惴。

    谓宜云路恣腾踏,岂料霜蹄多蹶踬。

    君才视我十倍加,蓄积那堪五经笥。

    已穷孟轲不动处,得丧穷通归一致。

    每怀会合未曾款,辄复鸿燕春秋异。

    寸莛才欲撞舂容,不尽之音耳空记。

    去年邂逅得所愿,千里过我少停辔。

    围炉烧栗忘夜分,蹙雪访梅喜春至。

    窥园细看百卉动,陟榭满挹千峰翠。

    读君旧诗黄钟律,观君新德清庙器。

    默求至善不近名,下视群愚非饰智。

    常虞涉世伤坦率,见语躬行合谨细。

    值君隠忧方食蓼,而我美疹如紾臂。

    飞觞引满不复能,战饮吴门梦中事。

    采菊聊同茗碗清,丸艾时归药婆利。

    忠言赠公岂肉骨,益友贶予真补劓。

    浮云聚散古则尔,人生出处孰无累。

    闻道双珠已候门,便乘一叶同插翅。

    朱楼婉娩托旅梦,江树霏微搅离思。

    一区衡山勿负约,三绝麟经更涵粹。

    得时而驾谅不免,有使且寄相思字。

  • 赠黄安期推官

    刘攽 〔宋代〕

    退之谪阳山,始得区生喜。

    其后迁揭阳,颇复称赵子。

    穷荒非人境,瘴海绝涯涘。

    亲识久去眼,此言不到耳。

    所欢诚易为,未必尽洵美。

    谕如逃虚空,闻人足音尔。

    我来衡山阳,情况本异此。

    一意等万殊,何尝分远迩。

    四海皆兄弟,蛮貊固州里。

    而于择友间,颇戒不如己。

    乃得黄夫子,风韵淡如水。

    为学本之性,言文贯于理。

    遗我累幅书,磊落字盈纸。

    不诡亦不矫,不华仍不俚。

    胡为连城珍,韫藏匵与匦。

    赏心一何快,区赵非所拟。

    昔我在朝廷,尝得二三士。

    声名未振发,自任以为耻。

    于今复何能,有志而已矣。

    譬将助飞迁,身方在泥滓。

    作诗写吾心,词殚意未已。

  • 送谢尊师自南岳出入京

    齐己齐己 〔唐代〕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术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 游南岳

    陈傅良 〔宋代〕

    天作之山曷为哉,遥知阊阖正南开。

    两川文武长江下,百粤车书五岭来。

    柴望久为周坠典,牢愁多见楚遗才。

    不知崧岱还何似,我欲将书寄鴈回。

  • 灵隐送僧还南岳

    释德洪 〔宋代〕

    海隅相识笑谈余,清境同疑在玉壶。

    方作灵山栖小岭,又随苕水出东吴。

    透须白雪惊衰老,脱手青春入叹吁。

    悬想他年衡岳寺,雨窗相对话西湖。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七十

    居遁 〔唐代〕

    不了万劫疑,古德岂论之。

    为报参玄士,须怀悔底时。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二十七

    居遁 〔唐代〕

    缘觉(《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菩萨」)声闻未尽空,人天来往访真宗。

    争如(《景德传灯录》作「知」)佛是无疑士,端坐无心祇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