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夕无月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 感秋

    钱孟钿 〔清代〕

    日月不我待,秋风吹素颜。

    江云长带雨,海月自衔山。

    静夜千砧急,高空一雁还。

    独馀摇落意,终日倚柴关。

  • 登泰山记

    姚鼐姚鼐 〔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 秋日

    缪公恩 〔清代〕

    木叶初飞水乍凉,荻花断岸倚孤航。

    蓬窗极目轻云碧,书破秋空雁一行。

  • 咏红梅花得“红”字

    曹雪芹曹雪芹 〔清代〕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乾隆丙戌秋卧疾山园得叔诒咏都中书并忆昨行一首起坐而歌家人叹惋疾为之愈十余年欲答临纸辄废闽中客舍乘兴仿其体和之

    吴询 〔清代〕

    昆仑山头阆风苑,忆昨王母开清宴。

    桃花结子三千年,与君共作东方倩。

    世事由来难独擅,人生那得长相见。

    七载风尘跨蹇驴,有如东飞伯劳西飞燕。

    衔得天涯尺素书,开缄令我沈疴变。

    张仪无舌亦欲吟,子龙有胆终须颤。

    于潜绢,裁为扇。

    嫁得黔娄失金钏,是时在侧缝针线。

    卿有三寸箧中刀,我有一尺床头卷。

    天风吹客海上来,十年又复光如箭。

    借问行人路几千,途中却过丰城县。

    客舍中宵总不眠,团团海月当窗见。

    把君诗卷长吟遍,使我心似余霞散绮澄江练。

    自骑竹马吐狂言,汝南空有先贤传,腐儒破帽何须恋。

    呜呼破帽真可嗔,生儿却似又工文。

    文如不贱仍不贫,骑马便作看花人。

  • 琵琶仙・中秋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 秋日田家杂咏

    黄燮清 〔清代〕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 雪望

    洪升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 西湖・载得诗情至

    贝青乔 〔清代〕

    载得诗情至,晴漪拨棹轻。

    春声欣雨歇,秋抱惬山迎。

    花气香诸寺,湖光湿半城。

    底须争胜践,孤赏到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