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门之枌

    佚名 〔先秦〕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 鳲鸠

    佚名 〔先秦〕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 汾沮洳

    佚名 〔先秦〕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 四月

    佚名 〔先秦〕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 有杕之杜

    佚名 〔先秦〕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 九罭

    佚名 〔先秦〕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鸿飞遵六,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 溱洧

    佚名 〔先秦〕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乐毅报燕王书

    佚名 〔先秦〕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 访落

    佚名 〔先秦〕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 羔裘

    佚名 〔先秦〕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