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 其一八

    陈淳 〔宋代〕

    周翁图太极,张子铭订顽。

    吾门礼义宗,毋离几席间。

  • 依方宗丞和林签判赏梅进璧水之韵

    陈淳 〔宋代〕

    冰玉精神清且凝,不嫌霜霜惨于刑。

    传来春信严明地,吐出阳和节爱亭。

    孤艳迥凌仙子桂,余香暗及庶民星。

    寻盟璧水浑闲事,好整和羹入帝庭。

  • 训儿童八首 应对

    陈淳 〔宋代〕

    应对须恭谨,言言罔不祗。

    父呼唯无诺,长问逊为辞。

  • 矩子名字义

    陈淳 〔宋代〕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尔名以矩,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矩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于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致。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于视为不方,随物而妄伺。

    如或非礼听,是以不法听。

    于听为不方,随物而妄应。

    如或非礼言,是以不法言。

    于言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于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污,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于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矩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 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

    陈淳 〔宋代〕

    夜雨滂沱一若倾,朝来南亩足春耕。

    相呼荷耒奔趋急,便与担秧插莳盈。

    令尹精诚知到处,上天仁爱见真情。

    从今可释悬悬望,百里已无愁叹声。

  • 训儿童八首 曾子

    陈淳 〔宋代〕

    敬谨曾参氏,临深履薄如。

    平生传圣训,要具孝经书。

  • 训儿童八首 弟子

    陈淳 〔宋代〕

    洙泗三千众,何人得正传。

    省身有曾子,克己独颜渊。

  • 咏陈世良天开图画之阁

    陈淳 〔宋代〕

    九仙来来到筠谷,谁向云端缔高阁。

    背倚金山作后屏,左右龙虎交蟠伏。

    前头诸峰列碧霄,献奇贡异相联络。

    文笔时时气蔚葱,香腾旦旦烟??郁。

    瀑布西奔扈卫雄,席帽东出朝宗肃。

    玉栏管住不断势,铜鼎蓄就无穷禄。

    石潭通贯洗马陂,一派寒流腰带束。

    雨旸舒惨变万状,青黄紫绿呈千簇。

    十里风光尽入怀,四时春色常在目。

    好是天开一图画,丹青巨擘难描摸。

    阁中仙翁有佳趣,襟抱磊磊还落落。

    饱餐苍秀炯诗囊,静挹菁华洗愁斛。

    日暄昼永酒三樽,月明夜清琴一曲。

    兴来草木欣荣意,意到鸢鱼自飞跃。

    此外应无人境喧,于中觉有天真乐。

    试问仙翁为阿谁,世良其字陈其族。

  • 失言戒

    陈淳 〔宋代〕

    言者身枢机,兴戎亦出好。

    既正且中节,吉祥以类和。

    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不可言而言,夫子戒勿道。

    言轻则招忧,子云亦辨早。

    龙门有明箴,恳恳岂欺我。

    尔素重所出,胡兹失太果。

    策驷非难追,噬脐悔自蹈。

    从今臭不同,谨谨三缄默。

  •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 谨思

    陈淳 〔宋代〕

    论学取诸友,举隅发之师。

    欲自得其传,要在谨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