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孙莘老七绝 其二

    苏轼苏轼 〔宋代〕

    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隄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 和人见赠

    苏轼苏轼 〔宋代〕

    只写东坡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

    壮心无复春流起,衰鬓从教病叶零。

    知有雪儿供笔砚,应嗤灶妇洗盆瓶。

    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

  •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苏轼苏轼 〔宋代〕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其一

    苏轼苏轼 〔宋代〕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浄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 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喜作挽歌酒酣发声坐为凄然郭生言吾恨无佳词因为略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曰

    苏轼苏轼 〔宋代〕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苏轼苏轼 〔宋代〕

    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兴尽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饿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 渔家傲・送客归来灯火尽

    苏轼苏轼 〔宋代〕

    送客归来灯火尽。

    西楼淡月凉生晕。

    明日潮来无定准。

    潮来稳。

    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

    南风为解佳人愠。

    莫学时流轻久困。

    频寄问。

    钱塘江上须忠信。

  • 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

    苏轼苏轼 〔宋代〕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余古苑石,漂散尚人间。

    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

    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

    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

    尽令属牛氏,刻凿纷斑斑。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

    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 书黁公诗后

    苏轼苏轼 〔宋代〕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隠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 凤翔八观 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苏轼 〔宋代〕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