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君作诗赠谦师亦求拙句乃作五十六字缀其后

    郑獬 〔宋代〕

    闻道天台谦上人,溪鱼野鸟共忘形。

    林间无事结跏坐,石上更安圆觉经。

    定处只应山鬼护,讲时还有海龙听。

    何年蜡屐缘云径,一叩灵仙不死庭。

  • 晚发关山

    郑獬 〔宋代〕

    烛前行客卷征衣,路转平林入翠微。

    家在白云乡里住,人从明月岭边归。

    来时未见梨花破,别后方惊燕子飞。

    绿树连阴十三驿,从今归梦到家稀。

  • 晚闷

    郑獬 〔宋代〕

    晚闷牢难破,秋怀勇未降。

    何人归楚国,竟日忆涢江。

    鼠迹排书簏,虫丝网酒缸。

    江都章未报,枕手卧南窗。

  • 迩英阁早直

    郑獬 〔宋代〕

    绿树荫修廊,云深别殿凉。

    星文开帝座,玉色泛天光。

    大典尊周孔,名家盛汉唐。

    自怜携钓手,持笔翠旒旁。

  • 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额

    郑獬 〔宋代〕

    老匠隳山斩苍石,偃然巨璞长于席。

    锐凿飞椎日镵击,金??嘲轰满虚室。

    白沙礲就大禹圭,绀滑自同青玉色。

    两螭攫拏相斗立,欲求大篆冠其额。

    先生绝妙不须言,引墨为我一落笔,蟠屈玉筯入石壁。

    吾曹名氏遂辉赫,异物不复容侵蚀。

    赤尾鲤鱼问消息,丐我数字得不得。

  • 古井

    郑獬 〔宋代〕

    百尺青梧桐,下有寒泉井。

    分明古镜中,照见梧桐影。

    朝汲水花清,暮汲水花冷。

    愿持沆瀣杯,远寄蓬山顶。

  • 咏竹寄元忠

    郑獬 〔宋代〕

    寄卧丞相庐,东轩富修竹。

    如对古贤人,高标镇浮俗。

    露气沃人清,烟色沾衣绿。

    丹凤何时来,瘦损琅玕玉。

  • 寄题辰州沅阳馆

    郑獬 〔宋代〕

    张侯守辰溪,作馆清溪上。

    峻趾拥崇冈,跋海鳌足壮。

    石嶝盘山回,游人出屏障。

    林壑互蔽亏,昏明各异状。

    辰溪俯洞夷,登临少佳况。

    不知自何人,于此废真赏。

    漥池失蛟龙,破屋藏魍魉。

    如持万黄金,弃之在污壤。

    张侯一芟扫,耳目复清旷。

    坤倪伏诙谲,闪倐见气象。

    素壁照清秋,檐牙屹相望。

    啼鸟共徘徊,飞云自来往。

    携樽听鸣泉,便可倾佳酿。

    烟披舞袖润,谷应歌声响。

    客醉未容归,明月纤纤上。

    幽怀傥自得,所适即为放。

    兹地虽陋僻,境静犹足尚。

    壮士偃旗眠,落日惟樵唱。

    缓带一来游,清风日萧爽。

  • 回次妫川大寒

    郑獬 〔宋代〕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

    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

    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

    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

    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

    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

    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

    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 感秋六首 其二

    郑獬 〔宋代〕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余。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

    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

    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

    楸叶已泥滓,松干犹青肤。

    无烦问高下,且辨荣与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