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大相的诗文
2 / 179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初读书翰林作
材馆抡多士,兰台出秘书。
紫庭储相日,黄阁礼贤初。
奏技颁银管,披文映玉除。
淩云自有赋,何必羡吹嘘。
旧事弘文馆,新恩翰墨林。
琼轩开丽泽,天路合朋簪。
岁月诸儒论,风云列圣心。
何人种桃李,于此欲成阴。
虞代收元凯,周廷引庶常。
今兼文体重,古以事功良。
礼乐从先进,鹓鸾接末行。
何当刷毛羽,云路共翱翔。
-
游焦山
碧岫沧波上,幽人旧隐称。
云藏三诏洞,林寂四禅僧。
岸火分京口,江涛接广陵。
岂徒中泠水,能使客心澄。
绀宇写澄瀛,丹台接化城。
岸形临水断,楼势倚江清。
潭月窥僧定,风潮杂梵声。
禅居得清静,况乃事长生。
-
太和山铭
穹窿太和,上参冥莫。
近接嵩华,远拔衡霍。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
上帝攸居,天柱是度。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
神之相之,用武以断。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
神之启之,守文以缵。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
层城万仞,上应中台。
地轴盘结,云汉昭回。
灵踪久閟,真路乍开。
爰饰云构,造于中天。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
丹碧霞焕,栋宇星悬。
势侔太一,巧极望仙。
神之所妥,钩陈营卫。
鞭风驾霆,出入云际。
神之所临,徵灵表异。
康国阜民,克显于世。
玄圃之峦,仁后所履。
丹丘之屺,仙灵所倚。
咸障大荒,曷窥元始。
追茂至道,孰踰斯美。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
在帝左右,罔或不共。
四气顺序,万方景从。
昭佑我明,受福无穷。
-
入太和山游道院作
云峰自送迎,涧道乱纵横。
林木有千岁,山禽时一鸣。
雨来岩岫失,风过石泉清。
讵取丹砂志,将怡云壑情。
秋山行不尽,望望意何穷。
飞观疑无地,悬崖似挂空。
人行碧雾里,鸟语青林中。
多谢神仙侣,邀予芳桂丛。
淩晨石路开,披磴陟丹台。
素女焚香去,青童捧药来。
岚飞时作雨,涧响忽成雷。
今日关门吏,重瞻紫气回。
谷转迷丹洞,山分出石关。
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
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
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
怀仙复问玄,倚岫且听泉。
深谷时穿地,长林共隐天。
鸾书裁一纸,鹤语已千年。
惆怅观棋客,胡为牵世缘。
-
正月十六日双寿歌
青鸟海上来,衔书置君堂。
书中何所道,仙字八九行。
灿灿赤玉文,叠叠紫泥香。
上言圣世得贤良,下言翁姥偕寿康。
翁姥授书起,两两长跪迎天祉。
顾为青鸟言,惟我二人,佩仁行义。
若纤尘在泰山,涓潦在海水。
何能一旦感动天,皇天锡佑无穷纪。
绥山桃实成并蒂,东海扶枝作连理。
又有玉皇香案吏,绣衣白简称吾子。
韶华二八早春朝,火树千层接绛霄。
翁姥降生同此日,绣衣衔命新下朝。
天书乍听皇华咏,南国先传骢马谣。
骢马承恩向南极,登车正上扶桑日。
命服何须玳瑁簪,甘滫讵假琅玕实。
此中洞天福庭,有碧草朱华金砂玉屑,服之寿与天地毕。
观风若上瑶台望,取致高堂胜怀橘。
-
定朝鲜
皇赫怒,命东征。
千翼举,七萃行。
渡绿江,援王京。
鳌足断,海波平。
扶桑拂,旸谷升。
旭日中,仰大明。
戮群倭,定朝鲜。
武功振,文德宣。
櫜弓矢,戢戈鋋。
藩服固,王会全。
祥瑞降,诸福骈。
祝圣寿,万斯年。
-
西樵山行作
樵山正可樵,石路上岧峣。
复值观棋侣,同聆伐木谣。
云垂接羽盖,虹起蹑天桥。
自有淹留处,无烦折桂招。
逍遥彩云际,窈窕春山阿。
灌木见垂葛,孤村闻伐柯。
烟霞尘事少,水石野情多。
若问东山意,其如风月何。
-
杂曲
可惜瑶台英,堕落粪壤里。
白日照不及,春风吹不起。
朝游南陌上,有女颜如花。
周道平如砥,何须向狭斜。
美人层城上,可思不可见。
愿寄锦字书,无由致双燕。
清歌何处发,哀响绕行云。
日暮花飞急,夫君闻不闻。
宿昔金兰约,同心与我亲。
如何相信久,犹畏路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