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仲昭的诗文
58 / 75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题昭武高挥使钟吕二仙图和谢大参韵
我闻二仙翁,翩然拂尘服。
携手问还丹,世事瞑双目。
丹成共遐举,离人立于独。
兹事盖窈冥,有无未能卜。
而我独爱翁,萧散青山麓。
不荣文锦裳,不贵黄金屋。
秋雨饭胡麻,春风羹杞菊。
绿醑酿初成,开尊味醲郁。
兴来即倾倒,枕藉山中宿。
金谷花戎戎,长安车辘辘。
天道有乘除,得失互倚伏。
翁应达兹理,优游在空谷。
安得往从之,云山并幽躅。
-
怀古
吾闻庖羲氏,爰始开鸿荒。
庖羲既已往,乃复生神农。
厥后有轩辕,继统为三皇。
鼎湖龙去后,尧德益辉煌。
有虞受其禅,恭已垂衣裳。
禹承精一传,克绍唐虞芳。
猗欤叹日跻,复见商成汤。
穆穆歌敬止,亦有周文王。
嗣武建皇极,周德日以昌。
圣神相继作,治道弥昭彰。
所以八荒内,淳风浩无疆。
唐虞既辽邈,三代亦荒凉。
诸侯纷僣窃,列国互争强。
危舌利如戟,巧言媚如簧。
孔孟思济时,辙迹周四方。
徘徊无所遇,怀宝徒悲伤。
陵夷至嬴氏,不啻豺与狼。
治道已荡然,淳风亦沦亡。
芒砀龙一奋,仗剑扶颓纲。
所悲杂霸术,垂统未甚良。
累叶称善治,不过臻小康。
东京既失御,群雄起陆梁。
伏龙徒奋迅,凤雏空翱翔。
天意挽不回,炎精竟无光。
六朝迭兴废,四海日扰攘。
忽生龙凤姿,唐祚开晋阳。
奈何同气亲,战血流宫墙。
牝晨秽宸极,麀聚渎天常。
治道杂王霸,奕叶多昏狂。
比之炎汉时,已不相颉颃。
回首视唐虞,深渊与穹苍。
有唐既迄运,刘石遂披猖。
中原数千里,幻作征战场。
皇天命贤主,挥戈扫欃枪。
陈桥属猪人,遂著龙袍黄。
立国尚忠厚,颇胜汉与唐。
惜哉三百载,教化未汪洋。
遂令三代前,淳风竟茫茫。
端居茅檐下,感此心傍徨。
仰天动长吟,浮云自悠扬。
-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石幢亭亭苍玉立,数寻遥倚西山碧。
宛如大笔架山曲,壮观莆城闻自昔。
吾家聚族幢之东,人豪迭出称儒宗。
咸谓斯幢作文笔,千年秀气兹焉钟。
风景依然尚如此,孕秀钟灵殊未已。
云仍努力绍书香,罔俾前修得专美。
乌山一脉纡且长,吾宗奕叶居其阳。
流水萦回自山下,到门汇入三池塘。
池塘一一方而小,昔有神僧呼印斗。
知稼当年擢大魁,谓此钟灵实非偶。
祖宗积庆良已隆,流泽与此同无穷。
一派今分东海上,诗书拟振前人风。
吾家迁莆岁月深,旧栽品树参天青。
况复先人多种德,直与兹树同敷荣。
庆流孙子昌而炽,适当品树成阴际。
因知树乃德之符,神僧特识苍天意。
世运推移树已薪,祖宗德泽应长存。
一德相承能不替,会看孙子重振振。
伊昔吾宗知稼翁,文章气节称人雄。
卜筑稼村三百载,参天乔木青茏葱。
巍巍先祠屹中峙,列屋儿孙自邻里。
蘋蘩岁岁奉蒸尝,灯火家家究经史。
方轩先生族之良,白头晦迹东海旁。
殷勤作图纪先迹,云仍百世期勿忘。
-
次陆宪长元日即时口和四首
雨声除夕响泠泠,元日乾坤一色冰。
欲起尧夫询世事,北方风气果南行。
春回已是过旬日,一雨翻成万树冰。
何日乾坤放春色,傍花随柳一闲行。
残冬两度冰凝水,今日三阳水又冰。
闻说苍生多冻馁,不知阳气几时行。
易戒履霜防渐长,于今三度见坚冰。
腐儒无识空忧叹,自有伊周赞五行。
-
忆旧游・送宪副汪从仁之任云南词并引
喜清和时节,梅酿微酸,榴吐新葩。
祖席酒三行,把离情搅动,乱似杨花。
忆著英年分陕,美誉赤城霞。
看白璧坚贞,青蝇虽点,本自无瑕。
悯起佐西江,臬㥃吏弊,民情一一梳爬。
九重思俊杰,抚滇南赤子,帝曰汝嘉。
旧日夷民识面,重见喜无涯。
待边境又宁,归朝还拟殿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