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徵明的诗文
30 / 92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即事
卯酒意醺然,焚香闭阁眠。
长安尘十丈,不到竹窗前。
露下葛衣单,参差林影寒。
依然残夜月,不在石湖看。
上书无复志,把酒自多情。
筹国诸公在,吾何耻圣明。
青衫跨羸骖,白首供朝谒。
自笑老忘还,不嫌官太拙。
-
送彭赴嘉兴训导
清时一命忝师儒,百里邻州接里闾。
志养于今欣有禄,官贫莫叹食无鱼。
微名聊足酬初志,多暇何妨读旧书。
九十老人须在念,频频书札问兴居。
东望嘉禾近百程,漫随儒牒去亲庭。
蝉联宦业承三世,辛苦传家有一经。
我老自怜衰鬓白,汝行不失旧毡青。
还应别后钟情处,飞梦时时秀水亭。
-
秦茂功出按江右
春风四牡正骎骎,一道咨诹属使君。
肯惜輶车驰坂道,还应玉节动星文。
持舆见说能将母,舍爵何妨自策勋。
圣代优贤兼禄养,不烦回首惜孤云。
大江西下号繁雄,宣察遥烦绣斧公。
斥壤须怜新喋血,远人应识旧乘骢。
一时风节埋轮上,千里江山揽辔中。
珍重咨询臣子事,愿将民隐达宸聪。
-
游西山诗十二首・早出阜城马上作
有约城西散冶情,春风辍直下承明。
清时自得閒官味,胜日难能乐事并。
马首年光新柳色,烟中兰若远钟声。
悠悠歧路何须问,且向白云深处行。
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
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寂寂云堂车马稀,高明不受短墙围。
好山宛转双排闼,胜日登临一振衣。
望里风烟晴更远,坐来尘土暮还稀。
松间白鹤如嫌客,顾影翩然忽自飞。
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
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
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
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
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
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
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何时神斧擘幽崖,古窦春云福地开。
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
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
凡骨未仙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西来禅观两牛鸣,曾是宣王玉辇行。
宝地到今遗路寝,山僧犹及见鸾旌。
琅函万品黄金字,飞阁千寻白玉楹。
头白中官无复事,夕阳相对说承平。
爱此寒泉玉一泓,解鞍来上玉泉亭。
潜通北极流虹白,俯视西山落镜清。
最喜须眉摇绿净,忍将缨足濯清泠。
马头无限红尘梦,总到阑干曲畔醒。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
五月雨晴书事
甘雨如膏遍草莱,清风庭院少尘埃。
一番春事飞花尽,万里青天宿雾开。
狂卓岂知郿坞散,孝文方自代藩来。
不辞零落江湖远,潦倒元非贾谊才。
绕院春风野鹊鸣,如传吉语到江城。
虎贲仓卒收梁翼,宣室从容召贾生。
一代明良开景运,万方父老望升平。
野人更识农情喜,尽日西堂听雨声。
-
雨中捡箧得石田先生丁卯岁赠诗云多时契阔费相思就见江城喜可知时事但凭心口语老人难作岁年期林花及地风吹糁檐溜收声雨散丝明日孤踪又南北教云封记壁间诗后题五月十一日适是日亦五月十一及今丁丒恰十年而先生下世八年矣因追和其韵以致感叹
碧云何处寄遐思,往事惟应岁月知。
奕奕风流今昔梦,离离残墨死生期。
忆公感慨身难赎,顾我飘零鬓亦丝。
欲咏江城当日句,泪花愁雨不成诗。
花落江城有所思,双娥寺里写相知。
高人不见王摩诘,长笛空悲向子期。
细草含烟情脉脉,凉风吹雨泪丝丝。
十年不踏西州路,忍启缃奁读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