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梅五十八首・其二十二

    王冕王冕 〔元代〕

    月明曾过西湖路,爱看横枝当水斜。

    试问玉堂诸学士,几时清梦到山家

  • 素梅五十八首・其二十一

    王冕王冕 〔元代〕

    春风一笑玉无垠,云散空窗见月痕。

    半夜鹤归诗思好,清香吹满水南轩。

  • 汶上二首

    王冕王冕 〔元代〕

    汶水连洙泗,源源有所归。

    圣贤诚可仰,风俗自相违。

    落叶随风舞,孤鸿破雪飞。

    纷纷名利客,到此肯忘机。

    破梦闻金鼓,关心望玉绳。

    只知时候别,不觉夜寒增。

    冻雨成飞雪,长河走大陵。

    客情无可奈,却借驿楼登。

  • 梅花三首・其三

    王冕王冕 〔元代〕

    不同杨柳争妍,冷笑托根泉石。

    岁寒寄语高人,可问调羹消息

  • 梅花三首・其一

    王冕王冕 〔元代〕

    肯同凡卉争妍?自与高人索笑。

    他年鼎鼐调和,不改山林节操。

  • 猕猴

    王冕王冕 〔元代〕

    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

    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裳。

    敛丑著面具,向人舞郭郎。

    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

    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

    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 结交行送武之文

    王冕王冕 〔元代〕

    江南野人毛发古,骑牛读书无一侣。

    白眼遥看泰华云,赤脚冷濯沧浪雨。

    长安小儿不足数,论文忽有东平武。

    武君胸中气峥嵘,呼吸云梦吞沧溟。

    笔底春秋决王伯,坐探今古无馀情。

    青青扬舟渡淮海,江山秀色遥相待。

    雄文卷尽九江碧,新诗写出庐山翠。

    西南五老青未了,倏忽骑云过蓬岛。

    脱略不作公子行,随我骑行踏芳草。

    人怪我颜何丑老,自觉无人可同调。

    梅花明月柳花云,独对青山发长啸。

    武君过我笑我痴,话言时复投其机。

    柴床卧听夜雨落,草窗坐看秋萤飞。

    凄凉饮尽客中味,君知我知谁复知。

    今年丙子旱太苦,江南万里皆焦土。

    老羸饿死壮者逃,硕鼠欺人暴如虎。

    武君平生多抱负,对此如何可轻举?武君武君善调护,慎勿轻身学巢许。

    秋风昨日吹大荒,草木黄落雁南翔。

    浩然归兴不可降,严君五马一马黄。

    大兄亦受七品郎,况是迁官归故乡。

    可知闾里生辉光,我穷衣袖露两肘。

    回视囊蓖无一有,送君不劝阳关酒。

    长歌但折江上柳,丈夫有志当自持。

    不须重此生别离,泪不为此生别滋。

    天南天北同襟期,明年平原芳草绿。

    试弓好射衔花鹿,有怀若问山阴竹,中天亦有南飞鹄。

  • 秋山图

    王冕王冕 〔元代〕

    前年放船九江口,秋风猎猎吹蒲柳。

    买鱼沽酒待月明,不知江上青山走。

    三更吹笛欲唤人,漙漙白露侵衣巾。

    故乡遥遥书断绝,空见过雁如飞云。

    去年却下七里滩,秋水满江秋月寒。

    子陵先生钓鱼处,荒台直起青云端。

    先生不受汉廷官,自与山水相盘桓。

    至今高节敦廉顽,清风凛凛谁能攀。

    泊舟登岸行复止,小径分岐通草市。

    石林掩映树青红,正与今年画相似。

    茅庐半住林木里,白狗黄鸡小如蚁。

    翁媪无言童稚閒,可是太平风俗美。

    清溪水落鱼蟹新,东邻酿熟呼西邻。

    相牵相把意思真,亲密不异朱陈民。

    李端笔力乃巧妙,写我旧日经行到。

    岂是老梦眩水墨,不觉掀髯发长啸。

    殷家大楼沧江头,留我十日风雨秋。

    触景感动客邸愁,便欲卜筑山之幽。

    断桥流水无人处,添种梅花三百树。

    直待雪晴冰满路,骑驴相逐寻诗去。

  • 苦寒作

    王冕王冕 〔元代〕

    昨日风寒枯木折,今日五更霜似雪。

    河伯泉仙惊怪言,冻杀深潭三足鳖。

    南海一平行大舆,五尺之冰千古无。

    珊瑚树死日色薄,老翁破冻叉僵鱼。

    凤凰不出鸲鹆语,秃鹙飞啼血如雨。

    驼马交驰入不毛,兜鍪不惮饥寒苦。

    豺狼夹道狐兔骄,白草万里蛮烟焦。

    纷纷赤子在炮炙,三士何缘争二桃。

    君不见江南古客颇痴懒,养得一双青白眼。

  • 李侯二首・其一

    王冕王冕 〔元代〕

    李侯世名仕,誉重才德优。

    清白树嘉政,藉藉载歌讴。

    夫何挽尘鞅?幽幽滞南州。

    游魂未能归,永怀故园丘。

    孤云落日淡,惊涛大江秋。

    匪以见者悲,抑为闻者愁。

    我亦陟岵子,忽觉涕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