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四

    汪元量 〔元代〕

    蠋也吞声哭,潜行到水头。

    人谁包马革,子独衣羊裘。

    水面生何益,南冠死则休。

    百年如过翼,抚掌笑孙刘。

  • 二月初八日左丞相吴坚右□□□□□枢密使谢堂参政密 其二

    汪元量 〔元代〕

    巵江海蛟□□□母子悲□□□□□□□□征诗。

  • 忆王孙・修行谁会把心降

    汪元量 〔元代〕

    修行谁会把心降。

    赤凤驱将饮碧江。

    调引婴娇笑舞双。

    剔银缸。

    物物头头现晓窗。

  • □□□

    汪元量 〔元代〕

    □□□□□□□,□□□□□□□。

    □□□□□地动,兵前草木挟风寒。

    计穷但觉归降易,事定方知进退难。

    献宅乞为祈请使,酣歌食肉愧田单。

  • 和徐雪江即事

    汪元量 〔元代〕

    万里起青烟,旌旗若涌泉。

    国家开气数,陵谷见推迁。

    避难浑无地,偷生頼有天。

    夜来闻大母,已自纳降笺。

  • 夷山醉歌

    汪元量 〔元代〕

    楚狂醉歌歌正发,更上梁台望明月。

    朔风猎猎吹我衣,绝代佳人皎如雪。

    搥羯鼓,弹箜篌,烹羊宰牛坐糟丘,一笑再笑扬清讴。

    遥看汴水波声小,锦棹忘还事多少。

    昨日金明池上来,艮岳凄凉麋鹿绕。

    麦青青,黍离离,万年枝上鸦乱啼。

    二龙北狩不复返,六龙南渡无还期。

    金铜泪迸露盘湿,画阑桂柱酸风急。

    鸠居鹊构苍隼入,蛇出燕巢白狐立。

    东南地陷妖氛黑,双凤高飞海南陌。

    吴山日落天沈沈,母子同行向天北。

    关河万里雨露深,小儒何必悲苦辛。

    归来耳热忘头白,买笑挥金莫相失。

    呼奚奴,吹觱篥,美人纵复横,今夕复何夕。

    楚狂醉歌歌欲辍,老猿为我啼竹裂。

    呜呼再歌兮花满台,好月为我光徘徊。

    人生在世不满百,纷华过眼皆成灰。

    夷山青青汴水绿,西北高楼咽丝竹。

    美人十指纤如玉,为我行觞歌一曲。

    含宫嚼徵当窗牖,露脚斜飞湿杨柳。

    就中有客话陈桥,如此山河落人手。

    客且住,听我语,楚汉中分两丘土。

    七雄争战总尘埃,三国莺花浩无主。

    咸阳宫殿不复都,华清池沼温泉枯。

    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

    人生得意且尽欢,何须苦苦为高官。

    人生有命且行乐,何必区区叹牢落。

    遮莫金章与玉珂,何如桐江披钓蓑。

    遮莫貂蝉贵此身,何如柴桑漉酒巾。

    君不见海上看羊手持节,饥来和雪和毡齧。

    又不见饭颗山头人见嗤,愁吟痛饮真吾师。

    美人美人劝我酒,有客有客听我歌。

    须臾客醉美人睡,我亦不知天与地。

    呜呼再歌兮无人听,月自落兮酒未醒。

  • 醉歌

    汪元量 〔元代〕

    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

    望断援兵无信息,声声骂杀贾平章。

    援兵不遣事堪哀,食肉权臣大不才。

    见说襄樊投拜了,千军万马过江来。

    淮襄州郡尽归降,鞞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

    六宫宫女泪涟涟,事主谁知不尽年。

    太后传宣许降国,伯颜丞相到帘前。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

    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通行满市廛。

    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师依旧使铜钱。

    北师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

    丞相伯颜犹有语,学中要拣秀才人。

    涌金门外雨晴初,多少红船上下趋。

    龙管凤笙无韵调,却挝战鼓下西湖。

    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伯颜丞相吕将军,收了江南不杀人。

    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

  •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一五

    汪元量 〔元代〕

    天目丝丝雨,江头翦翦风。

    鼓鞞千艇合,刁斗万家同。

    金马怜焦土,铜驼压草丛。

    杞天愁欲堕,黑入太阴中。

  •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三

    汪元量 〔元代〕

    逃难藏深隠,重逢出近诗。

    乾坤一反掌,今古两愁眉。

    我作新亭泣,君生旧国悲。

    向来行乐地,夜雨走狐狸。

  • 草堂・其一

    汪元量 〔元代〕

    子美西来筑此堂,浣花春水共凄凉。

    鸣鸠乳燕归何处,野草闲花护短墙。

    英雄去矣柴门闭,邻里伤哉竹径荒。

    安得山瓶盛乳酒,送分渔父濯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