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衡〔近代〕

    张秉衡(1879—1941),字子权,河间市故仙乡商故仙村人。19岁中秀才,擅书法,精诗词,通晓中医,名重乡里。

    李超琼〔近代〕

    清四川合江人,字紫璈。同治十二年举人,历官阳湖、江阴。光绪三十三年任上海知县,有循声。公余喜赋诗,书法纵横洒落,别有意趣。有《石船居诗集》。

    王汝赓〔近代〕

    王汝赓,字熙臣(1875~约1936),河间市尊祖庄乡王王化村人。清光绪举人。

    涂世恩〔近代〕

    涂世恩(1900--1960),号梦梅,江西丰城人。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执教于南昌二中,抗战时随校迁永新,后任中正大学文史系教授,1949年后因病退休。著有《群经要略》、《强学斋诗存》和《杏村诗文录》等,皆家藏手稿,未梓。

    黄锡朋〔近代〕

    黄锡朋,字桢伯,宜兴人。官湖南安仁县知县。

    吴朝品〔近代〕

    吴朝品(1858—?),字立卿,四川绵州人。自言三十五岁始食饩,四十岁始得八品官。观其诗,盖成都学署司训也。著有《涪雅堂诗草》。

    鲁迅

    鲁迅〔近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夏曾佑〔近代〕

    夏曾佑,字穗卿,钱塘人。光绪庚寅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泗州知州。有《碎佛师杂诗》。

    马君武

    马君武〔近代〕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后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丰子恺〔近代〕

    暂无简介